菩提祖师的真正身份
(2008-09-06 09:12:57)
标签:
宗教菩提祖师金蝉如来五行山西游记杂谈 |
分类: 品西游 |
在西游一书里,身份最神秘的莫过于开篇即出现的菩提祖师。这菩提在短短几年里,就把孙悟空培养成一流高手,可见实力及其了得。在后人所排的西游高手榜,绝对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且常常名列三甲。
那他的真正身份到底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世外高人么?其实不然,在书里多处有伏笔,暗示他的真正身份。就个人研究所得,菩提祖师即是唐三藏的前世:金蝉子。
先别惊讶,听我慢慢道来。
一.
在第一回书里,孙悟空来到西牛贺州,听到一樵夫唱道:“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其中仙道、黄庭均是道家所言之物。而樵夫却说,作此词之人为须菩提祖师。注意,他说的是须菩提,而在后文却只说菩提祖师。不论是须菩提亦或是菩提,均是佛家用语(须菩提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而菩提则是智慧的代名词)。
再往下看,菩提祖师出场时,作者写了一首七律:“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由此诗看来,菩提祖师是佛非道。但是在后面,他教授孙悟空的却是道家的本事。
菩提祖师既然是佛门中人,那为何却开道观,收道徒,传道法?
二.
第一点说到菩提祖师用着佛家的名字、佛家的身份去行道家的事,而在西游记里还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怪异,他就是金蝉子。
金蝉子这个名字是典型的道家名号,首先金蝉二字是是道家的炼丹术语,此词的频繁使用于十五世纪初叶的明初《三峰老人丹诀》一书。而西游记作者先不论是否是吴承恩,就书里出现的锦衣卫等名词来看,成书时间肯定是在明朝之时。
其次是这个“子”字,道门常遵称有道者为XX子,比如后面出现的五庄观镇元子、还有我们熟悉的丘处机道长号为长春子,以及在武侠、修真小说里大量出现的凌虚子、冲灵子、玉机子等等。
就这二点看来,菩提祖师用佛家的名字,行道家的事;而金蝉子却用道家的名字,当佛家的弟子,这两人之间是不是很怪异?
三.
须菩提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而金蝉子是如来二弟子,这只是巧合么?
另外观音到大唐寻找取经人,先收沙僧与猪八戒,给他们取名为沙悟净、猪悟能。最后在五行山见到孙悟空时,听他名字里也有个悟,心中暗喜,道是巧合。由此可见,菩提很可能和观音同辈,甚至是同门之人。
四.
在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就是金角银角大王那一回书)里,孙悟空变成妖怪,假意要去请九尾狐狸时,有一大段心理活动,其中一句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孙悟空说他只拜过如来、观音、唐僧三人。但是他跟菩提祖师学艺之时,不知向菩提拜过几拜(见一二回书)?难道作者是在暗示,菩提就在这三人之中?
五.
金蝉子本事如何?书里没直接说出,但是在五庄观那一集里,镇元子曾说在五百年,他与金蝉子在兰盆会上相识。并且视其为故交,还让弟子清风明月取人参果款待他。这镇元子是何许人也?是只拜天地,与三清称兄道弟的牛人。另外他非常在意那人参果,竟会大方到取果给唐僧。而金蝉子能与他交上朋友,可见也是极其了得。并且能享受那种待遇,看来非同一般呀。
所以金蝉子完全有本事能够教出孙悟空。
六.
金蝉子为什么会被贬下凡间?正常都认为金蝉子是因为不专心听讲如来讲课,在课堂打瞌睡,所以被如来踢下凡间。但细想起来,只觉荒唐。别说金蝉子这等能让镇元子结交的身份,就算是普通的罗汉、菩萨,也不至于在如来讲经时分神。唯一可以解释的是,金蝉子不屑、故意做出来的藐视姿态。
在西游记最后一回里,如来对唐僧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
注意轻谩二字,轻谩的是意思是指傲慢,不尊重。
那金蝉子既然是佛家弟子,为什么会对佛法不屑、轻谩佛教呢?可见他根本无心向佛,或者已经有了异心,所以如来容他不得。
七.
说完金蝉子我们来看看唐三藏,当然不是说历史上的人物,而是小说中的那位。
唐三藏在书中是懦弱无能,常常忠奸好坏不分,而且,他的佛学修为根本不怎么样,或者说是稀里糊涂!在书里,屡次提到孙悟空提掉唐三藏佛法,唐三藏也总是被猴子说的点头称是,可见单论佛学修为他连猴子也比不上。
那他为什么会被唐太宗点为天下僧纲呢?
看书第十一回,里头有云: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
呵,关键是后面那一句呀。当朝总管的外孙、大学生的儿子,有这两点,只要是个和尚当个和尚头子那绝对没问题呀。
八.
关于取经。
如来既然想把佛法传入大唐,为什么要找个人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的来到灵山呢?自己找个人送过去不是轻而易举么?
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容易得到手的东西不会珍惜。而营销学里也有说,营销的最高手段不是自己去推销,而是让别人慕名来求取。呵,如来是个优秀的推销员呀。
所以呢,最怕唐三藏取不到经的人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唐朝子民,而是如来自己呀。所以唐三藏还未出行,就派了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暗中保护,还给他找了三个徒弟,另外辅以一个观音随叫随到。这西天取经一路看似风险,但有如来罩着,其实也就是公款旅行罢了。
九.
已经理清了这么多了,那西游的真正脉络就出来了。
这个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那时唐三藏还叫金蝉子,他误入了如来门下,或者说是后来领悟了,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三教合一什么的。于是就跑下山,化名为菩提祖师,开了个道观寻觅人才。但是上门来的都是一帮凡夫俗子,所以虽然徒弟众多,但也没几个成器的。这时孙悟空漂洋过海来了,金蝉子见他骨骼清奇、志向远大,于是收他做入室弟子,授他长生不老、七十二变。
待到时间成熟时,金蝉子找了个借口将孙悟空赶下山去。他预计到孙悟空后来会闯祸,生怕别人猜出自己的身份,就命令他不许说出去。当然,他教孙悟空本领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要让他去闯祸。
可是金蝉子没料到,孙悟空刚从他这里毕业,他自己就遭到如来的毒手,被打下凡间投胎为人。
而孙悟空回花果山不久,便去闹天宫了,将其搅的乱七八糟,真正与他为难的也就哪吒、李天王、木吒那几个人。要注意,他们可全都是佛门中的人!而其他神仙呢,大多随便应付差事。当然杨戬除外,毕竟他是玉皇大帝的外孙,自然得出出力,而且还是观音举荐。可见天上道家的人对玉皇大帝是鄙视的,至少也是很不满,想让猴子让他头疼头疼。后来猴子被抓住时,太上老君想灭他应该是轻而易举,可参见后面的红孩儿事件,道祖总不能连一个小毛孩也比不上吧?
所以说太上老君是有意无意的放过孙悟空,让他有命从八卦炉里跑出来后,玉皇大帝这下子学乖了,也明白了,再不找道家的人了,直接把如来请过来了。如来算起来是孙悟空的师祖,收拾他自然是易如反掌。嗯,就反掌了,压到五行山下了,等着去跟金蝉子作伴。
而如来既然帮了玉皇大帝这么大的忙,自然也捞到点好处,那就是把佛教出入中土。按书里的说法,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而佛教传入中国就是在这几十年后。史书上有记载,汉明帝梦见金人而遣使求法。恰好对上了。
而玉皇大帝也不亏,这下子佛道并立相互牵制,自己也坐稳宝座。
再说金蝉子转世后的俗名叫陈玄奘,他在命运安排下,自小进了佛寺,成年后竟然成了天下僧纲。所以虽然他佛学浅陋,但还是被推举去西天取经。这一切,可都是如来刻意安排的呀!
于是乎,被迷失心性的他带着猴子、猪、沙僧灰溜溜的再往灵山去了。最后大家功德圆满成佛的成佛,最不济也当个菩萨罗汉什么的。
唉,其实是一个大悲剧!
那他的真正身份到底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世外高人么?其实不然,在书里多处有伏笔,暗示他的真正身份。就个人研究所得,菩提祖师即是唐三藏的前世:金蝉子。
先别惊讶,听我慢慢道来。
一.
在第一回书里,孙悟空来到西牛贺州,听到一樵夫唱道:“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其中仙道、黄庭均是道家所言之物。而樵夫却说,作此词之人为须菩提祖师。注意,他说的是须菩提,而在后文却只说菩提祖师。不论是须菩提亦或是菩提,均是佛家用语(须菩提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而菩提则是智慧的代名词)。
再往下看,菩提祖师出场时,作者写了一首七律:“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由此诗看来,菩提祖师是佛非道。但是在后面,他教授孙悟空的却是道家的本事。
菩提祖师既然是佛门中人,那为何却开道观,收道徒,传道法?
二.
第一点说到菩提祖师用着佛家的名字、佛家的身份去行道家的事,而在西游记里还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怪异,他就是金蝉子。
金蝉子这个名字是典型的道家名号,首先金蝉二字是是道家的炼丹术语,此词的频繁使用于十五世纪初叶的明初《三峰老人丹诀》一书。而西游记作者先不论是否是吴承恩,就书里出现的锦衣卫等名词来看,成书时间肯定是在明朝之时。
其次是这个“子”字,道门常遵称有道者为XX子,比如后面出现的五庄观镇元子、还有我们熟悉的丘处机道长号为长春子,以及在武侠、修真小说里大量出现的凌虚子、冲灵子、玉机子等等。
就这二点看来,菩提祖师用佛家的名字,行道家的事;而金蝉子却用道家的名字,当佛家的弟子,这两人之间是不是很怪异?
三.
须菩提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而金蝉子是如来二弟子,这只是巧合么?
另外观音到大唐寻找取经人,先收沙僧与猪八戒,给他们取名为沙悟净、猪悟能。最后在五行山见到孙悟空时,听他名字里也有个悟,心中暗喜,道是巧合。由此可见,菩提很可能和观音同辈,甚至是同门之人。
四.
在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就是金角银角大王那一回书)里,孙悟空变成妖怪,假意要去请九尾狐狸时,有一大段心理活动,其中一句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孙悟空说他只拜过如来、观音、唐僧三人。但是他跟菩提祖师学艺之时,不知向菩提拜过几拜(见一二回书)?难道作者是在暗示,菩提就在这三人之中?
五.
金蝉子本事如何?书里没直接说出,但是在五庄观那一集里,镇元子曾说在五百年,他与金蝉子在兰盆会上相识。并且视其为故交,还让弟子清风明月取人参果款待他。这镇元子是何许人也?是只拜天地,与三清称兄道弟的牛人。另外他非常在意那人参果,竟会大方到取果给唐僧。而金蝉子能与他交上朋友,可见也是极其了得。并且能享受那种待遇,看来非同一般呀。
所以金蝉子完全有本事能够教出孙悟空。
六.
金蝉子为什么会被贬下凡间?正常都认为金蝉子是因为不专心听讲如来讲课,在课堂打瞌睡,所以被如来踢下凡间。但细想起来,只觉荒唐。别说金蝉子这等能让镇元子结交的身份,就算是普通的罗汉、菩萨,也不至于在如来讲经时分神。唯一可以解释的是,金蝉子不屑、故意做出来的藐视姿态。
在西游记最后一回里,如来对唐僧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
注意轻谩二字,轻谩的是意思是指傲慢,不尊重。
那金蝉子既然是佛家弟子,为什么会对佛法不屑、轻谩佛教呢?可见他根本无心向佛,或者已经有了异心,所以如来容他不得。
七.
说完金蝉子我们来看看唐三藏,当然不是说历史上的人物,而是小说中的那位。
唐三藏在书中是懦弱无能,常常忠奸好坏不分,而且,他的佛学修为根本不怎么样,或者说是稀里糊涂!在书里,屡次提到孙悟空提掉唐三藏佛法,唐三藏也总是被猴子说的点头称是,可见单论佛学修为他连猴子也比不上。
那他为什么会被唐太宗点为天下僧纲呢?
看书第十一回,里头有云: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
呵,关键是后面那一句呀。当朝总管的外孙、大学生的儿子,有这两点,只要是个和尚当个和尚头子那绝对没问题呀。
八.
关于取经。
如来既然想把佛法传入大唐,为什么要找个人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的来到灵山呢?自己找个人送过去不是轻而易举么?
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容易得到手的东西不会珍惜。而营销学里也有说,营销的最高手段不是自己去推销,而是让别人慕名来求取。呵,如来是个优秀的推销员呀。
所以呢,最怕唐三藏取不到经的人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唐朝子民,而是如来自己呀。所以唐三藏还未出行,就派了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暗中保护,还给他找了三个徒弟,另外辅以一个观音随叫随到。这西天取经一路看似风险,但有如来罩着,其实也就是公款旅行罢了。
九.
已经理清了这么多了,那西游的真正脉络就出来了。
这个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那时唐三藏还叫金蝉子,他误入了如来门下,或者说是后来领悟了,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三教合一什么的。于是就跑下山,化名为菩提祖师,开了个道观寻觅人才。但是上门来的都是一帮凡夫俗子,所以虽然徒弟众多,但也没几个成器的。这时孙悟空漂洋过海来了,金蝉子见他骨骼清奇、志向远大,于是收他做入室弟子,授他长生不老、七十二变。
待到时间成熟时,金蝉子找了个借口将孙悟空赶下山去。他预计到孙悟空后来会闯祸,生怕别人猜出自己的身份,就命令他不许说出去。当然,他教孙悟空本领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要让他去闯祸。
可是金蝉子没料到,孙悟空刚从他这里毕业,他自己就遭到如来的毒手,被打下凡间投胎为人。
而孙悟空回花果山不久,便去闹天宫了,将其搅的乱七八糟,真正与他为难的也就哪吒、李天王、木吒那几个人。要注意,他们可全都是佛门中的人!而其他神仙呢,大多随便应付差事。当然杨戬除外,毕竟他是玉皇大帝的外孙,自然得出出力,而且还是观音举荐。可见天上道家的人对玉皇大帝是鄙视的,至少也是很不满,想让猴子让他头疼头疼。后来猴子被抓住时,太上老君想灭他应该是轻而易举,可参见后面的红孩儿事件,道祖总不能连一个小毛孩也比不上吧?
所以说太上老君是有意无意的放过孙悟空,让他有命从八卦炉里跑出来后,玉皇大帝这下子学乖了,也明白了,再不找道家的人了,直接把如来请过来了。如来算起来是孙悟空的师祖,收拾他自然是易如反掌。嗯,就反掌了,压到五行山下了,等着去跟金蝉子作伴。
而如来既然帮了玉皇大帝这么大的忙,自然也捞到点好处,那就是把佛教出入中土。按书里的说法,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而佛教传入中国就是在这几十年后。史书上有记载,汉明帝梦见金人而遣使求法。恰好对上了。
而玉皇大帝也不亏,这下子佛道并立相互牵制,自己也坐稳宝座。
再说金蝉子转世后的俗名叫陈玄奘,他在命运安排下,自小进了佛寺,成年后竟然成了天下僧纲。所以虽然他佛学浅陋,但还是被推举去西天取经。这一切,可都是如来刻意安排的呀!
于是乎,被迷失心性的他带着猴子、猪、沙僧灰溜溜的再往灵山去了。最后大家功德圆满成佛的成佛,最不济也当个菩萨罗汉什么的。
唉,其实是一个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