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脂本系统的《红楼梦》而言,贾元春的年龄究竟是多少,大约无甚紧要,也无关大局,正像贾政、王夫人、贾赦、薛蟠、贾琏等人之具体年龄没必要一一交待一样。可是,程高续书后四十回却对贾元春的年龄赫然标出——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言之凿凿。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存年四十三岁”到底有没有合理性?
古代的人对干支纪年就像现在我们背乘法口决一样,熟得不能再熟。看它所说什么“甲寅年”,又是“卯年寅月”等语,我是经过查了万年历、看资料才换算出来的,颇费了一番一心思,结果证明它的纪年无误。这证明续作者对干支纪年的熟悉运用。虽然根据前八十回的写作特点“无朝代年纪”,大可不必出现“甲寅年”、“卯年寅月”字样。
第二回交待:“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甲戌侧批:记清。】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甲戌侧批: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甲戌侧批:略可望者即死,叹叹!】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甲戌眉批:一部书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
示 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戌侧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贾珠最大,比元春至少大一岁或两岁,贾宝玉要小得多。看前八十回提到贾珠之子贾兰的地方并不多,但可以肯定他龄更小,比宝玉至少要小三、四岁,或四、五岁。
按照程高后四十回续书所写,宝玉出走之时已经19岁,有贾政的话为证:“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这时候贾兰大约是十四、五岁。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宝玉出走大约一年之前,贾元春病死,也就是说宝玉“十九岁”出走之时贾元春至少是44岁;而贾珠如果活着,大约是45岁或46岁,贾珠在二十岁之前生了贾兰,“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我们假设贾珠二十岁时(再晚不能晚过二十岁)生的贾兰,那么贾珠45岁时,贾兰已经25岁了,贾宝玉则应是28岁或30岁了(而续书竟说宝玉19岁!)。可是,续书却说宝玉出走之时才19岁,这与元春、贾珠、贾兰的年龄关合吗?
另外,我们退一步说,既使按续书提供的元春、宝玉的年龄四十四岁和十九岁而论,也可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我们不妨算一下,四十四岁减去十九岁是二十五岁,这奇怪的姐弟俩年龄相差居然是二十五岁之多,世上这样的奇事只怕很少见吧!还有,前八十回中说(第十八回)“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那么,按后四十回续书的元春年龄推算,宝玉四岁时元春已经二十九岁了。古代女子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即可谈婚论嫁。而这里的“元春”已是二十九岁的老姑娘了,她怎么尚待字闺中?她为什么迟迟不嫁人?她难道就是为了等皇帝老儿来召她入宫的吗?一个二十九岁的老姑娘,皇帝也要?冷子兴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时,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送入宫作女史去了”。假设宝玉七岁时元春入宫,与宝年龄相差二十五岁的元春入宫时年龄为三十二岁,这样“高龄”的女子入宫为“史”(其实就是供皇帝老儿享乐的),又是一大奇事。
说到底,上文所指出的年龄矛盾、混乱现象,皆来源于后四十回的“存年四十三岁”。
真不知后四十回续书作者这“存年四十三岁”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