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源木雕,源远流长(一)

(2018-08-03 12:41:37)
标签:

岳麓红枫

三湘揽胜

桃源木雕

魏义芳

文化

分类: 近期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 岳麓红枫 >> 三湘揽胜 >> 正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魏义芳  日期:2018-8-3 9:00:15  浏览次数:103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13152.jpg 

                         桃源木雕传承人肖修鸿在雕刻-雕花床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14716.jpg

                                              木雕艺人向满姣在雕刻雕花板

 

桃源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1年常德市文物队和桃源县文物所在桃源县青林乡羊耳村发掘的战国墓中,就出土了木俑、木梳、木镇墓神、龙纹木笒床等木雕器具。2000多年来,木雕工艺一直在桃源民间传承发展,到明代逐渐形成流派,清代时已发展到有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曾在京城风光无限。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25225.jpg

明代学者李显的父辈均为桃源乡间木工,李显于成化甲辰考中进士,授户部主事,曾受命主持修复白鹿书院,对木雕颇有研究,并有意将这门技艺传入桃源家乡的李氏家族。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32022.jpg 

 1491年,明宪宗第十三子朱祐枢被封荣庄王就藩常德,第二年便修建荣王府,不但从京城皇宫调集大批能工巧匠,将精湛奢华的宫廷营造艺术及雕刻技艺带入常德,同时还征召了不少本地木雕艺人,李显家族的李家銮及其子李兴特别是李兴楚受李显教诲颇深,很快把宫雕技艺与桃源原有质朴大气的民间雕技有机交融,形成了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桃源木雕”,成为桃源木雕流派的创始人和一代宗师。清初至康乾盛世之时,“桃源木雕”雕技达到顶峰,蜚声朝野,桃源木雕工匠屡被召进宫内为皇宫所用。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40235.jpg

 

 

   李氏木雕传至第十六世孙李柳堂时,因其子愚钝,便破例传给外甥朱文安,朱文安雕刻技艺在中年时已炉火纯青,曾受邀参加了岳麓书院等重大古典建筑的修复工作,被称为“中南第一刀”。朱文安除传给儿、孙之外,又收了外甥李兴初及程冬初等外姓人为徒弟,使桃源木雕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50820.jpg  

   桃源木雕兼备皇宫贵族的大气与民间的俚俗,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刀法细腻圆润,大气中不失细腻,细腻中彰显端庄,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理论,造型夸张而不空洞,线条简练而不简单。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53432.jpg 

  “其山水,稍加点缀则意境深远;其人物,纵横几刀则神情兼备;其花鸟,略施刻画则生动饱满”。

       桃源木雕主要包括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上百种刀法技艺,每种刀法运用娴熟圆通,每一处都恰到好处。    

    木雕文化的特点:   

让人叹服的是桃源木雕,这样吸引人们的视线。展示馆内,摆放着几张桃源木雕作品:大件如床、柜、洗脸架等,小件如礼盒、酒坛盖、太师椅等。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60844.jpg

   其中,一架潇湘八景拔步床,保存完好,雕功精致,在灯光照射下,镏金的大床金光闪闪,一派富丽景象。细看之下,一张床仿佛一个世界,床罩檐雕刻潇湘八景,山水舟桥之上,人来人往,渔人樵夫、隐士书生幽聚于此,烟雨,沅江,一派江南风光,令人神往。迎面两只凤凰展翅欲飞,那张开的翅膀、低垂的头颅,栩栩如生。而盛开的向日葵里,紧密排列的瓜籽,寓意为期待主人多子多福。床顶边,造型各异的鹤,随处舞动的松叶,合二为一便成了一句祝福语:“松鹤延年”。扶手雕成了小巧的寿桃,床脚边的主板上雕刻的刀马人物生动饱满,奔跑中的马,飞扬的战旗,把勇士征战沙场的场景刻画得荡气回肠,厮杀之声犹在耳畔。触摸这张两米多高的床,不能不惊叹桃源木雕的神奇之美。如此精美的桃源木雕大床,茶馆收藏了近30张,加上桃花源百床博物馆李安华女士收藏的100多张桃源木雕床,两者完整地展现了桃源木雕的魅力。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72375.jpg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73817.jpg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74796.jpg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75702.jpg 

桃源木雕在业内又称“桃源工”。“桃源工”是集与建筑、家居、文化交往有关的石雕、木雕、刺绣、玉石雕等手工艺的简称,木雕只是其中一种。为何桃源木雕作品如此细腻精美?专家们认为,沅水上游的桃源县,这个因陶渊明而扬名的世外桃源之地,有着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自古便是常德古城的“物流中心”。“桃源工”的形成,还有一个独特的历史渊源,自唐以来,常德就是藩府之地,据史载,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二子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调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来常,也带来了豪华精湛的宫廷技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本地质朴大气的民间工艺相融合,便形成了精美细致与粗犷质朴相结合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手工艺,后人称之为“桃源工”。

 

桃源山区丰富的木材资源为能工巧匠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加以民间对木质雕刻家具的需求,桃源木雕便成了“桃源工”的一朵奇葩。论者认为,桃源木雕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的挖掘研究还有着广阔的空间。

 

岁月流逝,大浪淘沙。桃源木雕所依附的建筑、家具用品等目前已所剩无几,存量少而愈显珍贵,使其成为常德市民间收藏之热门。 

桃源木雕的艺术风格

 

桃源木雕雕刻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花鸟、人物、故事等,犹以表现喜庆、吉祥的牡丹、梅花、松树、喜鹊、笑佛等居多。如喜鹊从上往下飞,寓意为喜从天降;而猴子偷桃,则有封侯的意思。也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郭子仪拜寿、秦观夜访苏小妹、踏雪寻梅以及三国中许多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都在木雕中有所表现。这些雕刻人物生动饱满,故事情节刻画入木三分。

 

http://www.fxj.hunan.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1808/2018080309090830.jpg

桃源木雕中的小件物品,如太师椅、梳妆镜、抬酒篓等,雕工虽不太多,但其精致程度也不一般。有的刻画梅花,仿佛那花儿还在枝头颤动;有的雕些瓜果,竟宛如真物,叫人叹为观止。大河茶馆收藏的桃源木雕作品有上千件,其中一件刚上架展示的木雕作品:雁顶荷花食盘,一只大雁收拢翅膀,头向上仰,嘴尖顶着木盘,盘上雕刻着盛开的荷花;黑色食盘不大,做工却十分精致。有趣的是,大雁张开的双脚却踩在一条盘着的大蛇上,蛇身的暗红色花纹清晰可见,蛇头用力向上,像是在用力挣脱大雁的摆布,整个食盘细腻而光泽感极好。

 

在艺术风格上,桃源木雕和闻名于世的中国“四大名雕”——浙江东阳雕、福建雕、安徽雕、山西雕相比,“四大名雕”无非细腻以至繁复,真实以至毫发毕现,场面浩大以至堆砌,髤饰精美以至金碧辉煌。唯桃源木雕继承了汉代砖雕的艺术精髓,大气中不失细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以少胜多”的理论,造型夸张而不空洞,线条简练而不简单,其山水,稍加点缀则意境深远;其人物,纵横几刀则神情兼备;其花鸟,略施刻画则生动饱满。

 

桃源木雕虽与起源于19世纪西方毕加索等人创造的“立体画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作品问世却要早几百年。从雕工技艺上讲,雕花床上运用了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上百种刀法技艺,每种刀法运用娴熟圆通,每一处都恰到好处。

曾在常德博物馆展出的雕花床中,有一张被称为“螺丝转顶”的清代108人物拔步千工床,面积13平方米,据说当时为雕刻这张床,一帮工匠足足干了3年多。此床共雕刻了106个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加上一对夫妻睡在床上,刚巧凑足108,吉祥如意圆圆满满寓在其中了。这张床雕刻可谓巧夺天工,五层牙子图案造型没有一处重复。其中有《乾隆下江南》之浩大场景,文官儒雅武官威仪,刀马人物各具神韵;有春花夏荷秋菊冬梅,有闻歌而舞的飘然仙女,有耕作田垄的勤劳农人,有嬉笑逗乐的金童玉女;还有种种动物瑞兽植物花果——隔门左有摇钱树右是大花瓶,寓意富贵平安,滴水层层繁花似锦,摸门凤凰展翅,集板花鸟成趣,眼光所及无一处不让人称奇。

 

我要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