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手牵手,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这支心理救援队的口号。
看到受灾的四川人民,看到可爱的孩子在闷热的帐篷里上课,我们的队员都感到了责任的沉重。在四川绵阳安县花荄小学设立我们的大本营后,我们立即投入行动,兵分三路。一路赶赴安县的九个村小,作心理评估分析,一路留在花荄小学作个案辅导,一路奔往德阳七中,那里有从绵竹重灾区转移来的1041名高三的学子,高考在即,他们出现了包括老师在内的集体恐慌,急需我们救援队救助。
别怕,孩子!让我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花荄小学是安县的中心小学,另有九个村级小学,在这次地震中由于措施得当,3200名学生没有一个轻伤,全部成功脱险,但是财产损失惨重,很多老师辛苦一辈子攒钱买的房子大部分都被毁了。郭校长在地震当天就紧急指挥学校骨干力量安排施救,将180余名老师分成了5个工作小组,灾后全校师生在郭校长的带领下,人心稳定,工作有序。但是,他自己的妻子却在这次地震中受了伤,他却没有时间回家看望。

志愿者周红与孩子们互动
下午,赴德阳七中的先遣队传来消息说,昨天晚上与转移来的绵竹中学(绵竹中学时国家级重点学校,在地震中学校校舍全部坍塌)的老师开展了互动,效果非常理想,由于需要辅导的人数众多,要求我们在大本营的其他心理咨询师急赴绵阳与他们会合。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明天开拔赶往德阳七中,但是有一个问题产生了。
我们刚刚和花荄小学的师生产生了信任和友谊,现在全体开拔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情绪?我们激烈地讨论着,最后我们认为:花荄小学虽然同处灾区,但是因为没有人员伤亡,学生情绪稳定,心态良好,另外经过近三天的评估分析与心理危机干预,全校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但是,德阳七中的1041名高三学子不同,他们大都损亲失友,情绪波动极大更需要我们的救助,况且仅仅依靠三名咨询师的工作量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决定将其与的8位咨询师全部派往德阳。同时还要做好与花荄小学的沟通工作。大家决定利用今晚和全校老师开一个联欢会。
联欢会开始之前,我们志愿者为全体老师点燃了手中的红烛,既是对死去同胞的哀悼,也传递着希望的信息。我代表志愿队向郭校长捐赠了志愿者邓姐儿子以及我们队员募集的2000元现金,用于改善老师和孩子们的伙食。花荄小学的全体老师唱起了“感恩的心”,在一首祝你平安的歌曲中,每个人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大家手拉手高声齐呼“心连心、手拉手,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手拉手 让我点亮心灵的蜡烛,我们在一起
最后,我告诉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我们志愿队还会回来的,请保留我们的帐篷,我们将和复课的每一位孩子共同度过2008这个特殊的儿童节,我们永不言弃!孩子们欢呼起来,我的眼却湿了!
2008年5月24日凌晨
阿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