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课堂不良纪律行为的分析与对策

(2012-12-19 19:30:42)
标签:

教育

摘要:建立高效课堂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管”。课堂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实施课堂管理的过程。教师既要教好,又要管好,要在讲授过程中,驾驭课堂之局,实施组织、调节、控制,建立规范、良好的课堂秩序,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建立高效课堂、课堂纪律、课堂不良纪律行为、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

作者简介:刘良驹、男、江西省泰和县第三中学教科所主任,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中语会理事、江西省心理学会会员。

 

课堂纪律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一个嘈杂的空间和一个安静的空间哪个更能让人思考?肯定是一个安静的空间更能让人深层次的思考。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和自律。

 

[问题分析]

中学生课堂不良纪律行为的分析

一、中学生课堂不良纪律行为的表现

英国心理学家瑞格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良纪律行为的表现,瑞格等人对1020个课堂片段进行了分析。他们是从上课开始的20分钟到25分钟进行观察的,这段时间恰恰是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三分之二,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急需调节的时候。调查分析结果如下页表所示。

最普遍的纪律不良行为

纪律不良行为

百分比(%

纪律不良行为

百分比(%

大声说话

28

思想开小差

24

讲废话

23

不恰当地使用课本或设备

20

吃零食

12

随便走动

11

小动作

9

故意大笑

6

打架

5

弄坏课本或设备

1.5

不听从教师管教

1.5

欺骗

1.5

污辱同学

1.5

污辱教师

1

上表是按照纪律不良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百分比的多少来排列的(观察时,各选项可同时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大声说话、思想开小差、讲废话等出现频率比较高,而打架、污辱同学和教师的情况比较少。这说明,在纪律不良的行为表现中,纪律不良的程度并不严重。瑞格把他的研究进行归类,得出下列纪律不良的等级。

纪律不良的等级

等级

百分比%

轻度

83

比较严重

15

非常严重

2

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轻度纪律不良的表现约占整个纪律不良行为的三分之二,而真正的严重纪律不良只占2%。另外,据我国有关专家研究证明,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纪律问题,轻度的占84%,比较严重的占14%,非常严重的仅占2%

二、不良纪律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学内容方面的原因。

没有不爱听讲课的学生,也没有所谓的坏孩子,只有讲的东西没人喜欢听的教师。某些教师所授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学科内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而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导动机之一。学生因为失去兴趣,自然兴味索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或过难、或过易,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这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这给学生情绪松懈的机会,会使学生因为没事干而思想开始溜号。

2)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采取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死板单调、枯燥无味。教学水平低,没有吸引力,尤其教师的“满堂灌”的单调剌激,唤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于是交头接耳、搞小动作,注意力分散。

在组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能掌控好上课时间,学生们情绪尚未稳定下来、注意力尚未集中,老师就仓促开课,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在一片吵闹中上课,效果当然不会好;还有的教师利用上课时间收发作业本,人为造成混乱。

3)教师课堂组织不当方面的原因。

老师对学生态度生硬、急躁粗鲁、主观武断,或者用尖刻的语言讥讽侮辱、谩骂学生,或者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对付学生,从而引起师生关系紧张,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立情绪。而压制、恫吓、挖苦、威迫的做法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对抗心理,会引起学生更多的课堂不良纪律行为。

另外,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之间不协调、不配合,对学生要求不一致(尤其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协调不好),这容易造成学生管理上的松懈。

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善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不善于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往往使矛盾激化、事态变大。

(4)教师作风方面的原因

实践证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是由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当引起的。如有的教师上课迟到,工作懒散,组织教学不利,或不注意自己的仪表和风度——衣着不整、举止不文雅、动作不规范,等等。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困难与对抗心理。

由于先天禀赋、后天教育以及本人努力程度不同等原因,都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学习成绩和能力上的差异。优等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这不必说,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经常发生困难,造成失败。由于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老师的冷遇、同学的歧视、家长的打骂,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他们对失败很恐惧,由此变得愤世嫉俗——在课堂上有时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有时故意和老师作对,甚至报复。由于他们自尊心长期被伤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又特别敏感,心中有“防御工事”,因此一旦老师“触犯”了他们自尊心,为了在同学面前保持面子、维护尊严,他们就会爆发,这样师生在课堂上的一场冲突就不可避免。

2)学习习惯与方法。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遵守学习规范和纪律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每上课不是在下面摆弄东西,就是前后桌说话、贪玩、精力不集中。初三学生王某就因为经常在老师讲试卷的时候找不到昨天发的试卷而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他的表现是,每每受到批评时还是不疾不徐,对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这就越发引起老师的反感,师生之间的对抗时有发生。王某认为老师对他有成见,老师认为“这个学生不可救药”。师生之间的对抗直接影响了王某的学习成绩,家长和班主任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可以想见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形成纪律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

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不进去,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课堂上注意力分散。

3)气质与性格。

 学生的课堂上违纪与他们的性格和气质有关。研究表明,在违反课堂纪律方面虽然四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但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更多一些。他们在班里表现得急躁、粗暴、易怒、容易冲动、爱发脾气,受到表扬时洋洋得意,受到批评时又灰心丧气。他们好动,喜欢挑衅、好斗;特别是容易受外界引诱,言行容易失控。因此在班里的调皮捣鬼,惹麻烦、出乱子的学生中,有许多是胆汁质气质类型的,而其他气质类型的学生违纪现象相对要少一些。

另外,人的性格又分为外倾性格和内倾性格。外倾性格的人喜欢交际,迎合热闹,寻求机会向外活动,善于猎取令他们奇异的事物,而且胆子也比较大。因此,比较而言,外倾性格的学生更容易违反纪律。

[解决对策]

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

一、认真备课,用好课吸引学生

保持维护课堂纪律最好的方法是认真备课,优化教学内容,用好课吸引学生。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精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由此我们思考:怎样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每当教师在教学上不很成功的时候,孩子就感到厌烦,课堂纪律就会变得一团糟。如果教师没有把一节课准备好,一切就会失控;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那么就不必为纪律问题绞尽脑汁。

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要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

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准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如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用得体而幽默的语言让孩子笑起来,用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二、约法三章,有一贯的要求

教师要与学生约法三章,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不许随便说话,要注意听讲、不搞小动作,要按老师要求看书或做练习;老师提问时,回答要主动、积极、声音洪亮。并且讲清一旦违反怎样处理。有的教师怕得罪学生,管教不严,发现学生明显违犯课堂纪律仍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拿老师当回事儿,课堂纪律会越来越糟。

    说话算数,言而有信。老师在班上说的话、给同学们的许诺,一定要兑现,哪怕是罚学生的规定。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严格的,是说到做到的;老师的话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儿戏。

三、包容缺点,控制情绪

据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可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占据了他们学生时代的大部分宝贵时间。因为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动的天性,乃至不成熟的心理,学生课堂出现这样那样的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属正常,关键是教师能否有广阔的胸怀来包容和妥善处理。

一位中学教师深情地说:“踏上讲台以来,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论你是否有精神,走上讲台,你就得有精神;无论你是否愿意,跨上讲台,你就得乐意;无论你是否有病,站上讲台,你就得没病;无论你在生活中遭遇了多大的不幸,涉足讲台,你就得掩饰你的不幸。因为,你面对的是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几十个颗纯真无瑕、求知若渴的心灵。这一切都缘于你是一个教师,你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就是教师的境界。”

那么,教师的境界究竟应该体现在哪里呢?用一颗无比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包容他们是因为他们是孩子,控制自己是因为我们是大人,而且是特殊的大人——教师。更重要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每一个不良的做法和举动都极有可能因为我们做老师的一个轻率的做法而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包容和理智在解决课堂纪律问题上显得尤其重要。

四、顾全大局,个别处理

有些学生平时养成了在课堂上说话、搞小动作甚至捣乱的坏习惯,一下子制止住很困难。特别是对一些特别顽皮的学生,一般不宜和他们在课堂上发生争执,而做课下的个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最好是和他们谈心,心平气和地讲道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不能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不能够满足学生一些合理的心理需求;有些教师对待“优生”“差生”不能一视同仁。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作为教师最忌讳的莫过于和学生正面发生冲突——或争吵、或对骂甚至对打。这种“热处理”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一是受教育者一时难以接受教育;二是整个课堂教学会受到冲击,影响正常教学;三是影响教师形象,使其威信下降。所以,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坚持“冷处理”的策略。其实课堂上的学生是很难“斗”的,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而“寸土不让”,尤其是淘气的“学困生”更是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有的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纪律问题时,充分表明对全体同学的尊重,从不影响给全体同学讲课的大局出发,这样既可以保留自己的面子,也可以给淘气学生反思和缓冲的空间,实际操作效果极佳。这就是“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纪律不良行为时,尤其是师生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教师首先冷静下来,不和学生争斗,或搁置矛盾、或转移注意,待事后双方心平气和时再做处理。

“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火气一来智慧就走开了”。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一定要遵循冷处理这一策略。教师不能和学生在火头上争高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盛怒之下,注意克制自已,冷静再冷静。这正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艺术之所在。

五、运用暗示法组织教学

(一)表扬暗示法

这里说的暗示是采用语言形式间接的暗示。也就是说,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思想“溜号”时,不直接批评思想“溜号”的学生,而是表扬全班同学,或者表扬比较好的学生,从而对思想“溜号”的学生发出警告。例如,一位老师发现一名同学课堂上摆弄小刀,他对同学们说:“现在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没有一个同学搞小动作。”那位同学听了老师的话以后,立刻把小刀收了起来,专心听课。

表扬暗示法有很多的好处。首先,因为表场暗示是间接的暗示,首先这不仅不会伤害受暗示的学生,而且会使受暗示的学生感激老师他会想:天啊!老师发现我了,但没有批评,给我留了面子,以后我可要注意点。其次,采用表扬暗示法对表现一般的学生可能是一次调整,而对表现好的同学是个鼓励和强化,他们会做得更好。再次,采用表扬暗示会使课堂不受冲击,节省时间,表面看起来不留痕迹;这样“无声的命令”实际却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任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女同学或性格内向的同学效果更好一些。

(二)示目暗示法

示目,就是教师用目光注视学生。这种暗示是教师直接用表情、动作向学生暗示。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思想溜号时,不改变正常教学,而是抽出空余时间,用目光注视那个学生,从而让那个学生觉察到老师已经发现自己思想溜号,并从老师的眼神上看到已对自己不太满意,这种以目传情的直接暗示法能使思想溜号的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三)语调暗示法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刺激。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改变惯常语调,突然在不应该停顿的地方停止,或不正常地延长停顿时间,或者特别加重了语调,这往往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根据这个道理,当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思想溜号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强调暗示法向思想溜号的学生发出暗示,使其立刻警觉到老师为什么不讲了,心想:是不是发现了自己没有注意听课……由此马上会振奋一下精神,注意力集中起来。

(四)提问暗示法

提问暗示法是教师通过提问向学生直接发出的暗示。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想思溜号时,有意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是重复及补充别人的发言。这种暗示是具有惩罚性的,它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可暗示他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是这种方法不宜多用。特别是不要把这作为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纪律的主要方法。教师如果只要发现学生课堂不守纪律就提问,频繁的提问会造成师生的对立,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想:“老师你不是愿意提问我嘛!那么,我站起来就一言不发言到头了。”所以运用这种暗示方法要注意掌握“火候”。此外,既然让学生站起来了,就要让学生把问题回答好,但千万不要一看到学生没有把问题回答好就幸灾乐祸,连讽刺带挖苦地训一顿,这不仅会打乱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而且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及至造成对立的情绪。

六、适度的惩罚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一定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罚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所谓“杀鸡给猴看”,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惩罚的方式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所喜欢的课程学习。如微机课和体育课都深受学生喜欢,一旦中止违纪学生参加此类活动,而眼看着其他同学跃跃欲试的快乐,他们将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反思,因而也会收敛自己的违纪行为;另一种是否定型,即对违纪学生当众批评、教训或让其课后留下来等。但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

 

[]

关注课堂管理16条细节

1)从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开始讲。

2)少讲多学,不搞灌输式的教学。

3)试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

5)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

7)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轻易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

8)不要在学生犯错误后动不动就通知家长。

9)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

10)不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11)不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

12)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13)不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

14)不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

15)不忽视学生身上的任何闪光点。

16)不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

 

参考文献

[1]徐世贵、董玮、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8

[2]教育学术月刊

[3]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徐光兴、学校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5]中国教师报

[6]班主任工作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