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引导我一生

标签:
庆祝建军96周年八一座谈会军魂引导我一生 |
分类: 杂文 |
今年八一,是我军建军九十六周年的喜庆日子。1965年我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经过组织上政审,毕业分配入伍8023部队,在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融入到我的生命,引导了我的一生。
(一)“两弹一星”,我参加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核试验
1967年2月我随核试验研究所从北京来到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投身于国家绝密的核试验工作。
1967年4月我随核试验部队进入罗布泊核试验场,执行我国第一颗氢弹核试验任务。一早部队从马兰出发,沿着向东300多公里长的公路,直奔罗布泊核爆炸靶心。汽车路像洗衣搓板那样一沦一沦的,车辆开在搓板路上,强烈的颠簸考验着每个人。
在核试验场,我们的任务是:建造核效应用的各种建筑物,建设核试验用的地下、地面测量控制站,布局各种测量仪器、测试探头、控制设备、通讯线缆等。环境恶劣,生活艰苦,都阻挡不了我们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意志和毅力。我们汗流浃背、斗志昂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施工,于1967年6月上旬,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核试验“零前”的工程部署。
1967年6月17日,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坐镇罗布泊核试验场区。上午8时,轰─6飞机从马兰机场起飞,8时20分投弹,氢弹在预定高度爆炸。顷刻,一道强烈的闪光划破万里长空,一个巨大火球飞速上升,形成了一朵硕大无比顶天立地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转业地方,继续发扬解放军的光荣革命传统
1970年我转业到上海工作。我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牢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先后在上海电子器材厂、上海整流器总厂、上海电器厂等单位担任厂长,曾多次获得单位先进个人、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曾担任过闸北区政协委员、静安区人大代表。2020年获评静安区最美退役军人。
(三)老骥伏枥,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创作
2000年我从上海电器技术研究所退休。老骥伏枥,我开始从事文学写作,于2018年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十多年来,我写作出版了电视连续剧剧本《历史的丰碑》、文集《学无止境》、文集《罗布泊回声之弥久》、主编了战友回忆录《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等四部作品,共约200多万字。我的作品,记述了核试验部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光辉业绩,描述了核试验中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弘扬马兰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革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