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处都在放假,报纸也不例外,所以年三十晚上沈阳大火的消息也是刚才在网上看到的:
"大年三十,本该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大火,让这个节日变得黑色与悲恸。
得知沈阳的地标式建筑皇朝万鑫大厦遭遇火灾的消息,我立刻赶到了现场,并且通过微博和手机进行了直播。
现在,我把数码相机里面的照片整理出来,以更清晰的事实和更感性的文字呈现当时的情景。"
"火焰犹如一条势不可挡的巨蟒,在门窗间肆意穿行,牢牢缠住了岌岌可危的大楼,吞吐着骇人的信子。 "
.........
以上引号中的文字来自于
无声的颤抖——沈阳皇朝万鑫火灾现场直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331a40100p36q.html#comment2
不久前的上海大火还记忆尤新,现在又看到了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不知道又造成了多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每一次看到这种火灾报道后自己都很想说说新西兰防火的见闻,但每一次都觉得自己并非专业人士,其实自己也知之甚少,只知皮毛,好像都很平凡琐碎。但想想,也许就是这样的平凡琐碎才形成了人民生命财产保护网,所以终于在深夜写下了下面这些话。
新西兰的建筑安全有些内容其实已经说过了,在速写新西兰系列里。
现在不妨再说说去年春节在奥克兰亲历的一件事。
在新西兰室内是不能抽烟的,特别是公共场合,朋友早就告诉过我,说如果抽烟烟雾报警器会自动响起来,自动喷淋装置也会喷水,没准你抽个烟猛不丁会被淋成个落汤鸡呢。我记住了他的话,但却并没遇到那样的场景。
去年的春节我在奥克兰,住在天空塔下的一家旅馆里。有天中午我正在室内看报纸,突然听到刺耳的警报声响起,并伴着大声的广播:“这栋建筑可能有危险,请尽快离开!撤离时请不要关房门!”我起身看看窗外一片祥和,开门看见白天没几个人在屋的旅馆也很安静,周围也并无异常或异味,再说我住的是底楼,即便有事,不管是从门还是从窗出去都很方便,心想也许是演习之类吧,所以就淡定的掩上门继续看报。
但是警报不停,广播不停,旅馆的服务员焦急的敲着每一间房门大声召唤客人尽快撤离,并且一辆又一辆消防车鸣着警报呼啸着奔向这家旅馆。
我终于在服务员的催促下走出了旅馆,看到各种肤色的住客都已出来站在街边,有点不安但并不惊慌的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消防车上下来的消防员全服武装,分头到旅馆的各处进行检查。
听几个中国人说,如果不是意外只是因哪个抽烟引起警报器响的话,按照新西兰法律这个人将被罚款,按照现行汇率,折算下来就是一万多人民币。抽支烟会有一万多的罚款?!恐怕没人敢抽这昂贵的烟吧?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是这个原因?
在猜测议论中过了半个多小时,检查的消防员出来了,听说是厨房的一根电线老化引起了烟雾报警器鸣响,已通告旅馆马上整改消除隐患。
看着这大动干戈的几辆消防车远去,住客们也都回到了房间。我想怪不得在奥克兰经常看见成群结队的消防车鸣着警报窜,但却极少听到因火灾造成的人员财产伤亡,原来人家的防备真是做的细致认真,这才叫防患于未然啊。
国内的楼房越盖越高,也越来越豪华高档,看起来是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了,但这些看似琐碎细微,却又人命关天的防火措施到底做得如何呢?事前谁真正的在管?出了事是否真正的追究了责任人?
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高楼大火,一次又一次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高楼成了废墟,豪华已成浮云,在物质层面貌似与国际接轨的时候,尊重生命、严谨的防火防灾措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才是最应该与国际接轨的啊!
相关博文:
新西兰看房有感

灾难教育的缺失让痛苦倍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