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成都童谣

(2010-12-06 21:03:38)
标签:

老成都童谣

民俗

羊肉汤

冬至

酒妹醒酒含片

分类: 悠游四川

 

    天气渐寒,冬至将近,成都附近的羊肉汤锅也日渐火爆。

    周末与朋友去双流聚餐,看到有家“葛羊肉”门口车多人也多,都说客走旺家门,这家味道应当不错吧。 

    进到有点古色古香的川味厅堂,同行的人忙着点菜,我却被墙上的几幅老成都童谣吸引,随手拍了下来放到这里。

 

老成都童谣
     金瓜瓜银瓜瓜,田头瓜棚摘瓜瓜,瓜瓜打到小娃娃,痛得娃娃喊妈妈。

 

老成都童谣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大人吃饱三顿饭,娃娃拿到挂挂钱

    



老成都童谣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恍的高,

    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绊下海。





老成都童谣

 

    吹风莫吹梨儿园,吹到河边好行船,下雨莫下大白天,茄子海椒要遭淹。





老成都童谣

 

   一个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过路君子买一个,拿回去多放清油少放盐。

 




后续:

    上面的帖子发出后又顺便贴到了新浪四川论坛上,刚才看到论坛上显示:

    《老成都童谣》:该帖被浏览  17,425 次,回复 25 次 

     当该贴刚火起来时,曾收到过华西都市报某记者的信息:“请告联系方式,即付照片稿酬”,随后又发:“抱歉,不用你的照片了。”之后自己也没再关注此事。

     昨天偶然看到网上有不少相关文章和评论,才知道华西都市报报道了《老成都童谣》,还搞了一周多的活动等等,顺便将其活动转帖至此。

           老童谣您还记得多少 讲述你与童谣的那些事

2010年12月14日11:10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红萝卜蜜蜜甜”“王婆婆在卖茶”“胖娃胖嘟嘟”

              “儿时那些老童谣 您还记得多少?

 

 

那些儿时的童谣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大人吃饱三顿饭,娃娃拿到挂挂钱。”“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恍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绊下海。”“王婆婆在卖茶,3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3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嫌话。”……

近日,网友“wcdz126”在成都某网站论坛上发出名为“老成都童谣”的帖子,迅速引来近2000人围观、跟帖、讨论。一首首老成都童谣引起众多网友的浓厚兴趣,既有“60后”、“70后”,也有“80后”、“90后”。儿时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谣,您还记得多少?它们是否再次勾起您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童谣·网友 念童谣想到童年生活

网友“wcdz126”说,近日天气渐寒,一个周末和朋友到双流某羊肉馆聚餐,他被墙上的几幅画所吸引,上面是俏皮的人物形象配着老成都童谣。

“wcdz126”随即拍下来,把几张图片和童谣文字发到成都某网站论坛,并把帖子命题为“老成都童谣”。帖子刚发出一天,就被浏览了800多次。他说:“看来不止我自己有兴趣了哈。”

帖子越来越火,至今已被浏览过2000余次,回帖的人还在不断增多,其中有成都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有“80后”、“90后”,也有“60后”、“70后”。有人述说了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有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追忆,还有人对成都童谣表示了强烈的喜爱之情。

童谣·“60后” 一字一句教娃娃念童谣

网友“田心001”说:“看到这些照片,就让我回想起了年轻时在大院坝坝里坐在矮板凳上教娃儿这些童谣,娃儿坐在我的腿上一字一句地学着,现在娃儿长大了,也有自己的生活了,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以前在坝坝头学的这几首童谣。”

网友“田心001”张女士是“60后”,说起以前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谣,张女士眉飞色舞!“那时好火哦,娃娃喜欢学得很!我们父母教给我们,我们教给娃娃。”张女士说,“现在这些都没怎么听到过了,会不会消失哦?”

童谣·“80后”学会配童谣的动作很开心

网友shuiji322在帖子中称:“哎呀呀,这个东西好好耍啊。虽然我也是成都的,但是家里头都是北方人,小时候没听过这些,好遗憾哦。刚才用成都话悄悄念被同事笑欢了,还是正宗的成都话念起才巴适,太安逸了!”

“shuiji322”暴小姐是“80后”。“很多童谣我都是听其他孩子的父母说的,他们会用童谣哄孩子睡觉。”暴小姐说,“我觉得这些童谣很有意思。”

“我最记得有一首童谣是‘王婆婆在卖茶,3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嫌话。’这是配合着手上动作一起念的,小时候为了记住动作,经常练习很长时间,而且学会了以后很有成就感。”暴小姐说。

童谣·“90后”遗憾童年没有好玩的童谣

网友fly8hp是个“90后”,他在帖子里说:“我是1993年出生的,这里面很多都没听过,但读起来挺有意思的,可以想象这些童谣曾影响过一代又一代成都人,真遗憾在我的童年没有这么好玩的童谣哦。”

提问时间

带来快乐的童谣您还记得吗?

当年那些带给您快乐的童谣还记得多少?“80后”、“90后”,读起这些童谣,您有什么感想?随着时代变迁,您是否担心多年以后“老成都童谣”会消失?我们又将如何保存和传承这一老成都传统文化呢?

欢迎广大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28)86969110参与讨论,讲述您与童谣的那些事儿。

 

 

童谣”后续 今日一起去唱老童谣吧!
时间: 2010-12-19 03:26:07
华西都市报持续一周关于成都老童谣的报道,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极大关注。截至昨晚,本报热线共接到105名市民打来的电话,在本报与大成网联合推出的微博平台,有近3000名网友参与发布有关童谣的微博,并进行 ...

 

华西都市报持续一周关于成都老童谣的报道,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极大关注。截至昨晚,本报热线共接到105名市民打来的电话,在本报与大成网联合推出的微博平台,有近3000名网友参与发布有关童谣的微博,并进行转播,引起上万网友的关注。

今日,由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医疗治理集团共同主办的“摆龙门阵唱老童谣成都童谣吟唱秀”活动在三圣乡荷塘月色的“电影公社”内隆重举行,来自各地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网友)欢聚一堂,摆龙门阵、吟唱童谣,并共同发起“成都老童谣保护”的倡议。

 

 

华西都市报联合腾讯·大成网发起保护老童谣活动

本报持续对童谣的报道,引起众多读者和网友的热烈讨论。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好好保护老童谣,呼吁将四川老童谣申请“非遗”。

“现在并没有童谣这样一个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别。”四川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黄玉梅说,目前“非遗”有十大类别,老童谣都不怎么符合标准。

 

 

为了留住这些老童谣和老童谣背后的故事,华西都市报联合腾讯·大成网发起了用影像保存四川老童谣的活动。

征集令

华西都市报联合腾讯·大成网推出专题活动页面:http://cd.qq.com/zt2010/rhyme/,广大市民和网友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28)86969110或登录腾讯·大成网参与活动讨论,留下你记忆中的老童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