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看房有感

(2010-09-24 12:30:28)
标签:

新西兰建筑

房屋

抗震

建筑法规

房地产

分类: 速写新西兰



   本人有个嗜好:爱看漂亮的房子,所以前些年在成都看房成了周末的消遣。

   到了新西兰后发现那里的房子真叫美不胜收!环境美且不说,据说在新西兰因为设计师有版权,不能随便复制,所以每一栋房子极少雷同,各有各的美。于是我就一栋又一栋的看那些风格不同的房屋,乐此不疲。

   看得多了就发现这里的房子有几大特点:

        

 wo_092                       046

  像童话中的小屋                                       建在山坳中,被鲜花绿树环抱的住宅

 

  一。木质结构多:

新西兰大多数的民居都是一两层的木屋,砖结构的少。据说华人特别是新移民都爱砖房,觉得结实,而当地洋人一般都爱木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轻型木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有良好抗震性能。

这里的人搬家换房是家常便饭,听说有的人几十年的老屋住惯了,搬家时就叫个特大型载重车,将木屋整个吊上去运到新址,又继续享受老家的温馨。虽然这种留地只搬屋的很少,我也只见过一次,但至少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木屋的轻和强。

9月4号新西兰7.1级强震后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零死亡的奇迹,木屋功不可没,从震后的照片可以看到,垮塌的大都是砖房。再次证明看起来轻薄的木框架房屋柔性好、耐冲击,而看起来坚固的纯砖结却是硬对硬、易垮塌。

最近成都报纸上连续报道5.12灾后重建的成绩,看到那些漂亮的新建的楼房,不由得就想起了新西兰的木屋,在地震多发地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推广一下这种抗震的木屋呢?如果说城里土地有限,那乡村总可以吧?

 

二。近房不可有大树

  新西兰随处可见草原牧场森林,即便如此,城镇的绿化也做的很好,因为栽种的树不能随便砍,所以在城镇里也常看到很大很老的树,感觉有的像是已成了树仙。

新西兰看房有感              新西兰看房有感   

 

但是,这些离房太近的大树有不少问题,一是遮天蔽日影响日照;二是树根对地基的破坏,我看到过有家人院里的大树初看很美很震撼,再看就发现那树强大的根系把院子里铺设的地砖搞的七拱八翘,高高拱起的树根正在继续向房屋进攻;也曾看到一家屋旁的大树已将房屋的墙壁撬斜。。。。。。这样的现象虽不多,但确实时有发生。

国内近年房地产突飞猛进,梦中的绿树已是不少楼盘的卖点,有些楼盘,特别是高档的小区或别墅,树也是栽的离房很近,这些小树将来也会成为大树,所以写下这一段引以为鉴。

 

三。房屋都有“后门”

052                             050

随处可见被鲜花环绕的房屋                                    依山坡而建,高高在上的民居

 

看新西兰的建筑,且不说高楼大厦的防火紧急通道,即便是类似上图的简单民居,也必定会有“后门”。记得我曾问过当地人:“为什么不大的套二套三也有后门?门多了小偷进来的机会也多啊!”他们回答我说是因为防震防灾,我又问:“万一有什么事,这平层的房屋翻窗就出去了,何必浪费面积材料再建一个后门呢?”他们说这是法律规定,为的就是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逃生。

新西兰是地震多发区,每年超万次地震 40余年“零死亡”,跟木屋、后门等似乎过分苛刻的建筑防范不无关系。

 

 四。建筑法规完善,监管执行到位。

新西兰有着完善严格的建筑法律法规,要求建设标准、施工水平、材料使用以及建造环节中的每一处都必须有质量控制。

有个朋友家里的花园很大,她想利用这块地再建一套住房出租或出售,但就是这种在自家土地上建一套简单的平层住宅,也一样需经过经过市政府主管部门(city council)的严格审批和监管。

听她说,审批手续就够麻烦了,建筑工人开始干活后,每一个关键步骤比如说挖地基,打桩、上顶等,肯定都会有建筑监管部门的人到场检验监督。

这也是因为新西兰的建筑法规要求:每一栋商业或住宅建筑,即便只是自己的一两个居室的住宅,都必须经当地地方议会批准且严格按国家建筑规范执行,其设计图纸必须经过市政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在施工的每一关键阶段,都有监理部门跟踪检查把关,并且而新西兰国家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明细的规定:图纸要送交专业部门审核;施工时建筑师和设计师可在场监督。一旦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一个也不能少”。

 看到国内楼倒倒、楼脆脆、桥塌塌之类的报道时,就自然的想起了新西兰那严格的建筑监管,如果我们也有严格的建筑法规,并且实实在在的认真执行将监管放在事前和过程之中的话,也许那些歪歪倒倒的事就会少许多;如果一旦建筑物出现问题,真的追究建筑商、设计师、建材商、政府审查人员的法律责任的话,那些祸国殃民的豆腐渣工程才能绝迹吧。


 

五。每间房都有“户口档案”

 且不说高楼大厦,就是最简单的民居在新西兰政府相关部门city council都有自己的“户口档案”,,这种房屋档案很详尽,即有平面图,房屋性质、面积等在国内房产证上也能见到的一些内容,更多了些水电气乃至下水道的布局等内容,不可随意改动。市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都可随时查询、复印,这使得房屋在使用、维修、转让时都“有根有据”“有法可依”。

还是说新西兰9月4号的强震吧,报道说:“到4日下午5时,经过抢修,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大部分地区恢复电力供应,机场航班也恢复运行。此外,市政府还为受灾民众开设了3处临时安置点,供民众了解情况、取水以及住宅受损的民众安身。但一个36万人口的城市,当晚只有240多人到安置点过夜。”

灾后那么快就恢复了水电气等生活设施,可以想象那些 建筑物规划设计到位、详尽档案随时可查在震后抢修中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每次在成都看到街道又被“开膛破肚”,每次看到报纸上说哪儿哪儿又挖破了水管或挖爆了气管的时候,就想起了新西兰的房屋档案,如果我们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有详尽的档案的话,这样的事应当也会少很多吧。

六。不能乱搭乱建。

有个朋友买了一套联排别墅,房间不大却有个大花园,并且已经修好了DECK(铺好木板的室外露台),他想在上面建一个简易的玻璃太阳房,没想到也必须到city council去审批,并且在这之前还得让这联排别墅的所有业主签名同意才行,因为这也是法律规定。。。。。。

还有个国内去的朋友在奥克兰市中心买了一套公寓,这房本是做办公室的算商业房,他想把其改建成住宅出租,得审批;好不容易等房屋性质转换审批下来了,想动工把临过道的玻璃墙改成砖墙或板墙,没想到还得审批;原来的大办公室用层板简单隔几个小房间也得审批,并且那图纸还通不过-----因为改建后防火喷淋装置不够了。。。。。。他觉得很麻烦,心想干脆自己改建算了,但听说一旦发现私自改建要被惩罚,因为违法;即便侥幸没被发现,如果将来想再出售这套房的话,还得再花钱把它改回原样,因为买家会先去city council查这套房的档案,如果与原图不符就没人敢买。。。。。。

所以,在新西兰擅自破墙开店是不可能的事,乱搭乱建也是不可能的。这进一步保证了每栋建筑的质量。

在国内,每当看到破墙开店、乱搭乱建、以及违规装修的,就不由得想起“墙倒众人推”这句成语,如果说新西兰近乎苛刻的建筑法层层把关,力图把灾害中因房屋倒塌造成的损害减少到最小的话,我们的层层不把关或不严格把关则把灾害发生时的风险成倍增大,如果那“墙”倒了,推它倒的可能是设计者,也可能是偷工减料的建筑商,也可能包括违规装修搭建的业主自己。

 

新西兰看房有感                      新西兰看房有感

 

在新西兰看房,觉得这里虽然说常有地震,但能感觉到的并不多,这里依然祥和美丽。

刚过去的9月4号的强震聚焦了世人的目光,0死亡的奇迹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新西兰严格的近乎苛刻的建筑法律法规的成功,也为多灾多难的世界树立了防灾减灾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