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桶挑战冰桶,别用慈善营销景区

(2014-08-25 11:53:32)
标签:

冰桶

空桶

水资源

河南旱灾

慈善

《新京报》2014年8月24日

----------

有水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人,顺流而下逐水而居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人也难逃其中。有五千年农耕史的中国,水更是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从都江堰到三峡大坝,从京杭大运河到南水北调,无一不显示出这个民族从古至今对水的重视,节约用水也是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的生活话题。

http://s10/mw690/001w6gROzy6Lw5amUtjc9

 据媒体报道,8月22日在河南省鲁山县,民众拿着空水桶集会反对火热进行的“冰桶挑战”,一些旱区民众喊着“我们要喝水”等口号,呼吁改变方式救助渐冻人。 今年河南省遭受前所未有的旱灾,受灾人口超过2000万,受灾农田超过210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2亿元。其中仅鲁山县23条河流,20条断流;37座水库,33座干涸,数万人饮水出现困难。

 从水开始,“冰桶挑战”与“旱灾缺水”完全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问题被一场无良的商业策划裹胁到了一块儿。前者是“渐冻人”缺乏公共治疗支持,以“冰水”为手段来寻求社会关注;后者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气候异常及政府水资源调配机制缺陷,导致遭受旱灾的民众得不到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仔细观察,二者的相通之处是都存在着以慈善公益的社会化传播夹带“商业营销”的私货,只是“挑战冰桶”是个人偷偷摸摸的“阴谋”,“旱灾缺水”是组织者正大光明的“阳谋”。

 “冰桶挑战”引发社会关心罕见病患者和干旱灾区民众说“我们要喝水”希望大家“节约用水”都是值得重视的社会公共话题。但是,由旱灾引发的 “我们要喝水”的直接责任人应该是当地政府,而不是说对“冰桶挑战”说“不”就能解决。

水资源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归国家所有,过去朝廷控制水资源并不征收水费,其的目的只为限制民间私分垄断“水权”。1949年后,为防止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水战”,国家以流域为单位成立了多个河流委员会,采用征收水费的方式来控制、协调水资源。

 大旱当前,活动的组织者如果真为灾区着想,就更应该关心干旱地区的旱情如何能得到缓解?当地政府在协调水资源引入方面取得了什么进展?灾区民众下一步的生产和生活应该怎么安排?这些动作才是真正解决灾区民众的实际困难,有助于抗旱救灾。组织者隔空喊话“冰桶挑战”对于抗旱救灾无疑是南辕北辙,继而夹带“景区营销”的私货简直就是令人发指。

 河南今年遭受63年未遇之“大旱”,农田颗粒无收,农民明年的口粮尚无着落, 空桶喊话“冰桶”的组织者竟然坦言希望通过“我们要喝水”,“让大家知道河南鲁山的中原大佛,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通过“旱灾”、通过当地农民的苦难、通过以“节约用水”这样的公益话题,来发展一个景区的“品牌”继而增加“商业收益”, 组织者应该意识到自己这不是行善而是做恶。

一个人或组织以慈善的名义做和慈善无关的事情,同时还以慈善的名义去干扰别人的慈善公益行为,这在任何正常社会都是不被容许的“恶”。空桶挑战冰桶活动的主办方自己承认希望利用”慈善“营销景区的意图,客观上又没有可能改变河南的旱情,相反还扰乱了社会对“冰桶挑战”救助“渐冻人”的认知,实在难逃谴责。

 当然,在这之前有旱区民众指出“冰桶挑战”对水资源的浪费,也应该引发社会的关注。有报道说,全冰桶挑战已经用掉了500万加仑(约1893万升)的淡水,这个数目堪称惊人。国外有环保组织呼吁,挑战者应在循环用水上做出有创造性的举措,像在需要浇水的花园里进行挑战,或者找个办法把倒出来的水回收再利用。

 中国缺水,北京更缺水,空桶不应该挑战冰桶,同样,冰桶也不能走向盲目和泛滥。

----- 刊后有删改--------

http://s3/mw690/001w6gROzy6Lw6wwrL49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