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大政府与民间公益合作的空间

(2013-09-23 11:16:00)
标签:

财经

《东方早报》特约评论

---------------------

9月21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核心数据。相关数据展示了当下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面,值得解读。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为817亿元,捐赠总量较2011年下降3.31%。这其中,备受关注的红十字会系统去年接收社会捐赠约21.88亿元,同比减少23.68%。

今年4月间,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对媒体表示,红会未来将向公众交代清楚每一笔善款的去向。

赵白鸽的态度表明,公众舆论已走到慈善公益组织规范化、透明化建设的前面,正在转化为正面积极的压力,推动官方慈善公益组织日益走向透明、规范。我们希望,今次公布的相关数据,能令红十字会系统有更加深切的反思,并在透明和规范运作方面继续改进,以重新赢取公众的信任。

就2012年全国捐赠总额下降,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重大自然灾害减少、“问责风暴”持续的负面影响,以及盲目捐赠行为大量减少。

盲目捐赠行为的减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说明,公众对慈善捐赠的认识正在向更加现代的方向转变,捐赠人开始放弃一次性慈善举动的立竿见影效果,而开始对社会问题予以细水长流的关注,这将培育出有益于社会的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长期、健康发展。

但一些习惯性误区仍然存在。比如,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体会大举报道一些富人的捐赠数额,网民会以此数额来和富人的“身价”做对比,并据此作出道德上的褒奖和批判。这实际上是对现代公益事业的误读,容易让“重大自然灾害”演变为慈善公益组织接受慈善捐赠的“盛宴”。

报告显示,2012年,各级慈善会接收捐赠约268.65亿元,较2011年上升20.94%,占全社会募款总额的32.87%。各级民政部门接收社会捐赠约132.99亿元,占16.27%,同比增长19.68%。了解慈善公益组织的人都知道,各级慈善会和各级民政部门在大部分地方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综上数据,各级慈善会和各级民政部门合计接受社会捐赠高达401亿元之多,占全社会募款总额的49%以上。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国内慈善公益的主体还是官办的公募基金会,还是政府主管的非政府组织。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因为我们的慈善公益事业还处在过渡时期,目前的现状是计划经济的遗产,只能靠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进一步发育来逐步改善。

虽然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民间公益组织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县级和以下的行政区域,除了地方慈善会以外,公益组织还是比较稀缺。这就造成在一些地方,公众的慈善公益捐赠的通路不畅,唯一的选择就是地方慈善会或地方民政部门。

针对这种局面,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应尽快走出小圈子,多接地气,到社区和基层去。社区慈善组织发展和丰富起来,才能使公众的捐赠渠道畅通,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到不同的公益项目中去,让慈善公益事业真正成为民间的事业。

在政府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多扶持一些“孵化型”基金会,支持地方和社区公益组织的发展,不仅仅要给钱,更要给人,给经验,给管理制度和项目设计思路,让公益成为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让每个老百姓都感受到公益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这样百姓才有更多动力去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共同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报告显示,2012年,民间网络微捐赠无论在参与人数上,还是在募捐金额上,都超过了2011年。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虽然,网络上单个个体的捐赠数额可能只有一块十块钱,微不足道,但普通网民持续的支持和共同的付出,必将改变中国慈善公益的格局和观念。火苗虽然细小,但是只要后来者不放弃,当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就会有力量推动中国慈善公益组织的进步和改变。让我们期待着。

-------------------

原文链接:http://money.163.com/13/0923/10/99ET9EH800253B0H.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