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就是你老了,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根据你房屋的价格按月给你一笔养老金。这样的做法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外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以房养老”是一些老人个性化养老的补充,而不是社会养老的基础。在政府对社会养老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以房养老”
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反弹的人认为政府在扔包袱。当然,也有学者从操作层面反对,房价的不稳定,七十年的产权等问题,谁来承担老人和金融机构可能面对的风险?
在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一万块钱的国家,少数人素质高赚钱多,买几十套房,多数人素质低一辈子就买一套房子;少数人素质高,已经悄悄定好了国外的养老院,多数人只有一个孩子,让老有所依成为一件越来越不靠谱的事。
当你年轻的时候,这国家开始计划生育。你说养儿防老,她就说政府养老;你说养老院太少,她说鼓励外资开办养老院;你说市场化养老院太贵,退休工资太少,她说你可以把房子抵押;
你说抵押钱太少,她说你退休太早,继而让你五十岁以后别领养老金,男的去做园丁,浇花养鱼,女的去做老妈子,洗衣做饭;……这得多高素质的人才幻想得出这个情节。
其实,对于中国的这些人,他们披星戴月,省吃俭用,不过就是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死后能把她留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的生活不要那么艰辛,不要为买房子去下井挖煤,最后死于尘肺病;让自己的孩子不要为买房子去摆地摊,见城管袭来,象丧家之犬一样狂奔。这些简单而平庸的要求,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套房子。而现在,有专家却说“以房养老”,让你”倒按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让自己老年苟活,让孩子继续重新开始。这让我想起芙蓉镇里的一句话:“几十年再来一次,”把你重新洗白。
高素质的人说“以房养老”是国外成熟的经验,是美国始创的养老办法。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国外的养老是政府兜底,保证每个人老有所依。如果你自己希望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你可以“抵押你的房产”、“质押你的保单”总之是办法很多,供你自己选择。其实很多国外的老人也不能这么干,他们的自有房率只有60%,而中国高达90%。而且大家还知道,美国白领工作几年就可以买房子交首期,中国白领如果没有父母支持,就只能支持自己的孙子买房交首期……这就这样的国情,你让老人“以房养老”得搞垮多少五好家庭,得制造多少不和谐?
中国的土地是属于政府所有,我们的房子其实就是一个“水泥皮囊”,七十年使用期到期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按照服务产权年计算,假如你30岁买房子,60岁开始“以房养老”,其实你的房子已经是半价了,如果再扣除银行、保险公司的佣金和贷款利息,你能拿到自己的手里的,也就是你房价的30%左右而已。这样算来,就是你人生最有能力的三十年,为国家打工缴纳土地转让金,还房贷交利息,为银行赚钱;你人生最虚弱的20年,你要“借钱养老”再次为银行打工,为国家养老政策的不足买单。所以,你生是国家的人,死是国家的鬼,你为国家工作了一辈子,你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现实的推演很荒诞,不过这社会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希望高素质的人能知道,养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政府的责任问题。
最后我还要说,大家不要以为进入养老院就“高级了”,我看到的中国养老院,是“养命”而不是“养你的尊严”。
今年三月,我去了天津一家有十七年历史的民营养老院。养老院没有电梯、公共浴室没有扶手,只有凳子。在这里,大约有一百多个老人入住,他们有的依靠轮椅在楼道里行动,有的只能终日意识模糊地躺在床上。七八个老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一个护工照顾十多个老人,而就是这样的养老院,还是当地养老行业的模范单位,得到过政府的很多表彰。而就是这样的养老院,中国大部分工薪阶层,都支付不起这些费用。
如果国家不尽快加大对养老业的投入,鼓励、扶持一大批“非盈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无论是养老产业市场化还是“以房养老”都是一个伪概念。首先,国家还有大部分老人在农村,他们对自己的房子并不拥有产权,他们乡下的房子也没有什么价值,银行、保险公司拿着这些房子租给谁?卖给谁?即便是城里的房子,银行、保险公司如何来厘定老人的存活期,如果遇上房价下跌谁来承担风险?再说了,如果城里的老人有多套房子,高房价的时候,她卖一套房子来养老,肯定比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强,她怎么可能按照30%的价格抵押给你?
真正促使我想谈一谈这话题是:社会养老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事情,如果没有钱投入,请在你们用公共财政少吃、少喝、少拉一点。从老百姓兜里打主意,真的不是应该最急迫的事,因为我们的公共财政还有钱。也许我说这个话是与虎谋皮,不是我必须说出来,这涉及我十几年后的权利,涉及到我孩子是不是继续当“房奴”的事。
老人和儿童一样,自我谋生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我们呼吁保护儿童的权益,因为他关乎到这个国家的未来。今天,我们也呼吁保护老人的权益,因为这关乎到这个国家的道德。何况,让自己“老有所依”,我们不讨论,谁来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