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2009-11-18 16:33:42)
标签:

重生

民间

农房

顺民

背篓

地震灾区

杂谈

 好久没有更新是因为好久没有去灾区了。前些日子去了,感慨万千。说实话,是不知道怎么来记录了。所以沉默了很多天,今天陆续开始上照片。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红白镇半年前开始全面重建,现在还是一个大工地。那个在镇上如庞然大物的酒店拆除了,成了一片平地。当地的施工条件非常不好,总是下雨,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在下雨。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河对面是绵竹的金花,成片的农房已经建设好了。看来今年冬天,他们对可以搬进新居过新年。刁民也罢,顺民也罢,人是同样的人,政策的差异也不大,为什么速度上有如此差距?我想执行力和做事的出发点,值得河这边的同志思考。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混暗的天,泥泞的路,没完没了的挖土车,为了生存担泔水的老者以及路边上的建筑垃圾,这就是重建中的红白镇。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我们每个人的快乐,其实源自我们内心的快乐。俗话说:“无欲则刚”,也可以理解成“无欲则快乐”。看看这个孩子快乐的笑脸,仅仅是源自一个大人的背篓。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这是什么地方,这不是一个在扩建的化工厂,这是我们站在一个农户家门口拍摄到的镜头。烟是化工厂的烟,修建的却是农民的永久性住房。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这个地震以后的化工产原本是要停产搬迁的,据说是因为当地农民无处打工,让这个工厂又得以开工。
  看来生存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健康更重要。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因为生存需要去污染的企业打工,因为在污染的环境下生活而得病,因为生病而导致更加贫困。
  难道这就是这些居民的宿命么?如果说一个脆弱的个体不能规划自己和自己子孙的未来,那么“食肉者”呢?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这是一户在山顶上重建的人家。他们几年前在莹华镇买了别人的二手房,地震后因为集镇重新规划,他们失去了住房,再次回到山上。这里离莹华镇大约有三十分钟的车程。
 
 
 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9)

  在山区重建的过程中,厨房是露天的。雨水和食物混杂在一块,他们没有怨言,自得其乐。不管怎么房子起来了,种点药材,养点猪,又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相关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