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继续,民间报道地震灾区如何重生?(33)

标签:
签子重生炉子民间街道地震灾区杂谈 |
小孩手里拿着餐馆淘炉子的铁签子,在餐馆里四处走动。脚下是满地的烟头和果皮。
淘炉子的铁签子拿起来有些费劲,小孩扔掉它,开始寻找新的玩具。
砖砌的灶台、没有使用过的蜂窝煤以及燃烧过的煤炭灰,这个就是灾区小孩的娱乐环境。这个巨大的落差不是因为地震,而是国家发展工业这么多年对农村盘剥的结果。
破损的房屋,是居民自己在修葺。
红旗街的尽头,还有还有当初降魔高桥。虽然在废墟夹杂的街道上生活,但是生活还是平静如水!
晾晒的衣服,帐篷、临时的窝棚以及保佑这方平安的“高桥”(就是那个看起来华丽的桥),见证了这个街道的繁荣、灾难以及重生。
衣服晾在对面,粮食挂在门口。对于她们而言,肚子还是比面子重要。搭眼看去,好房子、坏房子,看上去倒是很符合地震波动频率。
破碎的房屋,清冷的街道,还有废弃的商铺门口晾晒的被子和衣服。
经历灾难的莹华镇,还有“故土难离”的人在坚守自己的生活。
莹华镇红旗街的老木匠,还在继续自己的营生。手艺虽然不精,做的木器也简单、粗糙,但是为了生活,工作还是很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