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如此没同情心的民政官员
(2009-02-21 22:48:45)
标签:
伤员康复治疗民政部门王海清理县杂谈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重症地震伤员王海清。没有得到任何康复治疗并被妻子遗弃,他一度濒临绝境。 经由成都的志愿者发现,通过网络论坛,在广大网友的呼吁下,王海清得到了励建安教授及其学生张霞的救助,进入了灾区唯一个灾后的免费康复中心治疗(该中心系国际助残联、香港福幼基金会和南京焦点科技赞助项目)。关于王海清的情况,各个论坛均有报道!!!
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赵主任:“我正在休假,你找卫生厅,这一块是卫生厅的事儿。”
四川省卫生厅发言人江涛说:“2008年12月31日之前我们管,以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自费支付医疗费用,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应该找民政部门。”
再次询问,四川省民政厅赵主任说:“地震伤员后续医疗的事儿,跟你说了找卫生厅,这件事不归我们管。”
一边是上万的伤员得不到康复治疗,有人已经因此丧失生命;有人已经因此可能终身残疾;有人正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国家设立的社会弱势人群的帮扶机关——民政部门领导休假的脚步。
听听他这无耻的回答,你是为人民工作还是在为钱工作,没有钱,你就不工作?
同样是一群志愿者,他们没有钱,没有国家给予的工作责任,他们就是凭借自己的热血和激情,在帮助一个又一个“地震重伤人员”接受康复治疗。
还有网络论坛的网友,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却在在为这些“地震重伤人员”接受康复治疗事情呼吁的时候,你们的良心去那里啦?
标题《四川地震灾区的“王海清现象”》这个报道的原文链接是:http://www.cet.com.cn/20090216/a1.htm
我对其内容做了如下一个梳理:
第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重症地震伤员王海清。没有得到任何康复治疗并被妻子遗弃,他一度濒临绝境。 由此发现了一连串的事实。
第二、经由成都的志愿者发现,通过网络,王海清得到了励建安教授及其学生张霞的救助,进入了灾区唯一个灾后的免费康复中心治疗。(该中心系国际助残联、香港福幼基金会和南京焦点科技赞助项目。)
第三、励建安教授认为:当地民众和一些官员的康复意识就是‘休息=康复’。令人极度担忧的是,超过1万名没有积极康复医疗的患者,在‘休息=康复’的迷梦结束之后,将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残疾。如果我们可以积极地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使成千上万的伤员回归正常人群。而如果忽视这些问题,就会让这些人永远地进入残疾人的行列。”
第四、因为国家承诺的专款没有如期下拨,当初认为“多收伤员多发财”的医院从2008年6月开始动员达不到出院标准的地震重伤患者结束治疗。
第五、医院在动员伤员出院的时候,由于大部分四川山区的伤员,极端淳朴,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什么要求。这些人听信了人们说的:“回去过两个月就好了。”
第六、2008年6月29日,四川省有关方面公布的《四川省地震伤员医疗康复网络建设方案》,称:基本能够覆盖“地震重伤患者”医疗康复需求,中央一看,貌似问题解决得非常完美。实际因为中央没有下拨经费,实际上现实的状况是:“基本不覆盖”任何“地震重伤患者”。
第七、地方政府的“惜财”和“推诿”,也是造成“基本不覆盖”任何“地震重伤患者” 的一个原因。励建安教授组建的“国家康复医疗队”共计有190名专家,但地震灾区只接受不到100人。地方政府以没有专项费用为由,不愿意解决这些人在当地的食宿问题。
第八、四川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江涛对记者说:“12月31日之后,国家没有出台政策,所以我们也管不了这些“地震重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第九、按照励建安教授测算,其实专项资金缺口并不大,大约需要“2100万人民币”。因为国家在设计“覆盖康复点”的时候,医疗器械和设备都已经下发了,只是现在在那里积累“灰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