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3】纪实:地震灾区如何过春节?

标签:
坛坛罐罐木匠桶匠张家长李家短煤火四川春节杂谈 |
这些天我们将一直行走在地震灾区,去记录灾区春节生活的点滴细节。我们的记录不同于国家电视台的全景式记录,我们只是记录普通灾区民众最普通、最真实的生活。一切忠于实际情况,这个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春节,是男婚女嫁的高峰。在四川农村,小伙子去姑娘家迎亲的时候需要带两只鸡、两只鸭等礼物。这个即将成为婆婆的中年妇人,高兴在准备这一切。路边相识的邻居用“打趣”地语言方式来表达对她的祝福。对这些,她一律用“笑声”来做回应。
备办婚宴的隔壁地震前曾经是一个锅碗铺,主要经营的是土制的坛坛罐罐。现在除了瓦片,就是这两只充满灵气的猫。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莹华镇红旗街上的胖子木匠还在工作。胖木匠其实不算木匠,只能算是一个打桶匠。他只会做桶形的各种木器,而不会做床之类的物件。因为春节农村各家都要请客,是卖“饭蒸子”的好时候。
路边上的女人,在烤煤火取暖聊天。除了拉拉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更多的是议论政府的各种补贴的政策,那家占了便宜,那家吃了亏。所卖的簸箕,是农村房屋重建中的重要工具。
洛水镇板房区的一个老人,坐在屋檐下等待春节的到来。环境已经没有办法去改变他对生活的看法和希望,地震以后的春节对于他来说无异于过去的任何一个春节。
板房区一对普通青年的新房,没有什么特别的家具,但是电脑配上摄像头成了一个重要的家用电器。亲戚家的孩子,在这里感受上网的快乐。
新郎的奶奶在窗户外往着房内,幸福的笑着。幻想着自己的曾孙子,即将在这个房间里出生,家庭的未来希望又一次熊熊燃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