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2008-12-30 11:01:01)
标签:

木耳

电热毯

棉服

帐篷

刺绣

四川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水泥瓦、废墟中淘出来的旧木头和竹席子在人行道上搭建的临时过渡房。一家三口都已经穿上了北京红十字会统一采购的救灾棉服。男主人,正在帮邻居不合身的救灾棉服改来合身。改制成衣,现在是他们的主要业务。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虽然地震的废墟还历历在目,帐篷中开的刺绣商店却也充满了温馨。女主人正在刺绣,四周挂着的,是她的劳动成果。这件件刺绣,展示的是灾区民众内心最温柔和最善良的那一面。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板房区临时停水了,政府派来了应急供水车。灾区的生活就是这样慢慢地前行,顺利中又带着点坎坷。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些曾经让很多志愿者牵挂的什邡湔底镇的木耳种植农户,都开始了积极地恢复生产。他们已经搭建好了木耳棚,正在准备做木耳包的原材料。这家里婆婆和媳妇正在翻料,准备装木耳带。哈哈,她们三岁的小孙子也来帮忙了。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小家伙虽然只有三岁,架势还摆得很象那么回事情。大人的言行处事,对还孩子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孩子的生活经验总是在家庭的耳熏目染形成的,希望他能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志愿者,将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才是爱的传永不停息,这才是我们每一个志愿者的行为所产生的更深远的意义。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互助合作还是农村主要的生产形式。这家木耳种植户正在做木耳包,周围的其它种植户都来帮忙。他们的互助交易形式主要是换工或是按天支付工资。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中午一点左右,木耳种植户在帐篷里面吃午饭(帐篷里很黑的)。除了自己家里四口人(父母、儿媳妇和孙子),其余的都是互助的帮工。他们的儿子毕业以后,在成都做电脑方面的工作,大概一个月回家一次。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地震灾区的民众在灾后第一次领到了土地转租款。不仅仅是内心的喜悦,而且还是对春节的希望。
 
连载【09】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救灾物资仓库里面的电热毯,按照镇、乡、村的管理体制,最后发放到灾区民众手中。虽然黑夜已经来临,灯光也很昏暗,这个在莹华镇当了二十年的老支书,还在为村民发放电热毯。手把手的传递,不仅仅是他责任也是在传递我们捐赠者的爱心。这个老太太说:自己从来没有舍得化钱买过电热毯。
 
【相关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