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2008-12-19 10:32:12)
标签:

板房

铁桥

灾后重建

实录

拖拉机

红白镇

杂谈

  20081129日什邡山区天气出奇地好,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样的蓝天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了。
  看来今天是一个不错的日子,我们的纪录片也在今天开机了。
  开机前摄制组参加了什邡宣传部在红白镇召开的简单的会议,主要是介绍我们认识一下受灾乡镇的负责人,以方便我们经后的拍摄工作。
  简单的开机仪式在红白镇那个屹立不倒的政府大门前举行,没有鲜花、没有领导讲话。之所以决定举行这么一个仪式,只是表示我们郑重地承诺:我们即将开始做这个庄严而持久的工作;只是为了表达在未来的三年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坚持下来,伴随着灾区的民众走过。
  我们对灾后重建的关切之心,绝不是转瞬即逝的风云。虽然,很多人在救灾之中获得道德感满足之后,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
  面对不可知晓的未来,我们唯一懂得的是:地震虽然过去了,社会大众的热潮也将行退却,而灾区民众还将起身迎接更为严酷的未来。
  悼念逝者,记录生者。他们重建家园的精神将是我们面对不可预见的人生最好的良药。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莹华镇的小饭馆,还在破损的房屋中顽强地经营。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政府已经开始发起建设永久性住房的号召,但是如何稳定灾区的建材价格,降低贫困家庭的重建成本,就不仅仅是一个条幅这么简单。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块平地以及高台,是地震中倒塌的红白中心小学。这里是红白镇名称的来源之地,解放后还存在的红庙“——祭祀太阳神的庙宇。与之对应的是白庙,这是红白镇名称的来源。这里是史前蜀人的发源地,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九月份的红白镇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他们是什邡最后一个搬入板房的乡政府。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红白镇政府现在的板房办公区,在一个小山谷的对面。需要徒步经过一个简易铁桥才能到达。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就是我们站在那个铁桥上拍摄的照片,右边是镇府办公的板房,左边是红白镇。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吃过午饭的学生,在校园里活动。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吃过午饭的学生,在教室里活动。没有拍摄特别感人的镜头,因为我们只是在记录他们普通的学习生活。重建,就是在这样平淡无奇中慢慢前行。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是学校对面的集中的板房居住区,给排水设施虽然简陋,但也方便。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一个老太太在收拾她家的自家种的玉米,邻居们都来帮忙。灾后虽然给生活增加了苦难,但也让人心走得更近。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一家人买来了重建房屋的木材,正在经过一个陡坡。拖拉机的载重,严重的超过了它的设计负荷。女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男人控制拖拉机的速度,虽然我们认为这无济于事,女人却也做得一丝不苟。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这应该是最有创意的坐便器,在红白镇的公共厕所。它的使用者是一个在地震中
失去下肢的伤者,由于安装了假肢,没有办法使用蹲式厕所。灾后重建的公共设施,
如何照顾残疾人员,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男人关注着手中的活计,女人往着他在幸福的微笑。这对夫妻的孩子在
地震中遇难,现在他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