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07】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标签:
板房铁桥灾后重建实录拖拉机红白镇杂谈 |
莹华镇的小饭馆,还在破损的房屋中顽强地经营。
政府已经开始发起建设永久性住房的号召,但是如何稳定灾区的建材价格,降低贫困家庭的重建成本,就不仅仅是一个条幅这么简单。
这块平地以及高台,是地震中倒塌的红白中心小学。这里是红白镇名称的来源之地,解放后还存在的”红庙“——祭祀太阳神的庙宇。与之对应的是”白庙“,这是红白镇名称的来源。这里是史前蜀人的发源地,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
九月份的红白镇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他们是什邡最后一个搬入板房的乡政府。
红白镇政府现在的板房办公区,在一个小山谷的对面。需要徒步经过一个简易铁桥才能到达。
这就是我们站在那个铁桥上拍摄的照片,右边是镇府办公的板房,左边是红白镇。
吃过午饭的学生,在校园里活动。
吃过午饭的学生,在教室里活动。没有拍摄特别感人的镜头,因为我们只是在记录他们普通的学习生活。重建,就是在这样平淡无奇中慢慢前行。
这是学校对面的集中的板房居住区,给排水设施虽然简陋,但也方便。
一个老太太在收拾她家的自家种的玉米,邻居们都来帮忙。灾后虽然给生活增加了苦难,但也让人心走得更近。
一家人买来了重建房屋的木材,正在经过一个陡坡。拖拉机的载重,严重的超过了它的设计负荷。女人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男人控制拖拉机的速度,虽然我们认为这无济于事,女人却也做得一丝不苟。
这应该是最有创意的坐便器,在红白镇的公共厕所。它的使用者是一个在地震中
失去下肢的伤者,由于安装了假肢,没有办法使用蹲式厕所。灾后重建的公共设施,
如何照顾残疾人员,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