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05】纪实:三年时间记载四川灾区重建点滴
标签:
宗教信仰道观道长法会罗汉寺杂谈 |
对于灾区人民来说,他们有权利选择一个适合他们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办法来恢复重建,而不能用时间和速度来要求他们,以展示我们伟大的社会力量。
对于灾区民众真正的爱护和关心,首先应该是让他们快乐起来,让他生活、教育和谋生不要发生困难,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方法来生活。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
对灾区的援助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任务、一个指标。据说,很多灾区的上级给村镇下达了重建房屋的指标,2009年春节前重建房屋开工和建成都有指标。这样的方法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已经出现了,那就建材价格的飞涨。除了前些天媒体提到的红砖外,还有水泥、钢材和人工,灾区价格比非灾区高出很多。
除了价格,在平等的援助中,还会造成新的不平等。有权有钱的人有名的人,他们对于财富、信息和生存能力的控制远远超过普通民众。因为,他们可以对抗价格上涨带来的房屋重建的成本压力;他们有多处房屋,可以选择在成本最便宜的时间来完成重建;他们在社会面前的曝光机会也比普通大众更多,他们可能得到更多的非体制内的民间援助。
11月28日,我们走访了两个寺庙,一个是在抗震救灾中名声大振的罗汉寺,一个是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洛水镇川主庙。两个寺庙因为地理位置、社会影响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完全呈现处不同的重建状态。
罗汉寺的高调和川主庙的沉默,显然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所导致的不同的生存方式。尊重他们各自的重建方式,并施以援助之手才是对他们最真诚的关爱。
离开川主庙的时候,我请道长为我测了姓名,并奉上了100元供养。不是因为信仰,而是为他对宗教,沉默而坚定不移的精神所感动。
躁动的中国需要为信仰、为生活而默默无闻地奉献的人与精神。

这是在抗震救灾中名声大振的什邡罗汉寺。这个寺庙的素全法师,把生命看得比清规戒律更重要。他收留了无处可去的什邡妇幼保健院,地震期间有100多个婴儿在这里出生。现在我要说的依然是敬仰。
地震期间,曾经是很多灾区民众逃生避难得处所,是他们觉得可以信赖得安全之地。现在已经恢复到一个庙宇应有的平静。
5.12地震后的100天,这里曾经聚集了各地高僧大德,举行了规模规模巨大的法会,为死难者祈祷。法会的条幅在现在还挂那里,提醒着来这里的信徒。
罗汉寺设立的专门的宣传栏,用来告诉别人自己在抗震救灾中所做的贡献。
离洛水中学五十米远的一个道观——川主庙。由一个62岁的道长和他的两个徒弟,在这里看护。
今年62岁的道长,因为没有能力雇佣工人,正在自己修复房屋。准备来年在下面卖点茶水,用来增加道观的收入。
道观2008年9月一个法会的启事,传统而没有新意。
草席下面的被子,是晚上看门徒弟的住所。 我问道长,“冷么?”。道长说:"不冷"。
一个桌子,几把椅子,后面是倒塌的神像。道长就在这里为我测了姓名。
川主庙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殿在地震中安然无恙,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榫木结构。
倒塌的神像等待着修复。
道观因地震破败不堪,道长作为一个神职人员应有的工作却一点也没有马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