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景泰县芳草村志·序

(2020-05-14 10:50:29)
标签:

安宁原创

文化

方志学

分类: 理论与学习

 乍一看到“芳草村”这个村名,便不禁想到了古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诗词名句,但上网一搜,这个村名还真的不多。以中国之大、村子之多来说,类似“李家村”“张家庄”的村名比比皆是,以“芳草”取村名者着实有些雅致,特别是在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甘肃,就更是脱俗不凡。

有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几千年而不断线,其奥秘之一就在于我们有续写各类史志的传统。这些史志卷帙浩繁,不仅记载了当时当地的国域疆土、行政建置、法规禁律、民族宗教、民俗风情、气候物产等,也有天文、地理、农耕、水利、交通、城郭、村寨、名人、民事、方言、词赋、轶事趣闻、工艺制造等等内容的记载,可以说属于今天的百科全书类型。史志在分类上有国史、方志、村志、家谱等。

曾经有人问我:村志是什么?怎样写?它与国史、方志、家谱相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我个人的看法是,相同之处在于以上四者都是对一定社会范围内的人和事、物的历史过程的真实记载,是留给后人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资料,属于精神财富的范畴。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记载的层次不同。国史是站在国家之视野,宏观地记载一国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事;而方志虽也涉及国家背景,但面对的是一方一域社会的中观视野;家谱则可看作是微观层面的家族史,是对社会细胞的记载。而村志则是介于中观之下,微观之上的记载。

 二、记载范围的不同。国史的记载范围限定在一国之内,方志也有“越境不述”的传统。而家谱则可能因为族人分布的远近不同,迁徙变化等而跨区跨省,甚至跨国记载。村志则是记载一村一寨(庄)的发展变化历程和现状,其记述也包含着村内家族的兴衰变迁。

三、记载的内容不同。家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记录具体家族的血脉关系的延伸,兼涉记事,一般不专门记述地理、物候、交通、行政管理等自然和社会背景,政治色彩尽量淡化。而村落作为最古老、最基层的行政建制,其志不仅包含了一般县乡志所具有的内容,主要是突出记述农户家庭的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变化境况,折射出一村一寨整体的荣辱盛衰。特别是现代村志,更是要反映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生活的变化。

从历史上看,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村村志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反映农村历史变迁的巨幅画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如果运用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数据概念来做分析,在中国历代浩繁的村志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出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人类学信息。

李保军先生是我的好友也是校友,过去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曾经就乡土文化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有过比较广泛的多次交流,几年前他也与我谈到过有关编写家乡村志的想法。而出乎我预料的是,事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由他参与编写并主编的《芳草村志》的初稿就已经完成。也许是缘于我在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过十年的原因,他希望我就这部村志的修改、完善,提一些参考建议,同时邀我写一个序。但过去我们的方志工作,主要放在县志、市志、省志的编修上,而对村志的关注相对要少得多。我本人对于村志也确实是了解不多,研究也不够。

从保军先生转给我初稿来看,他们一班编辑人员应该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书稿脉络清晰、内容丰富、体例规范。全书行文中不仅透露着编写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甚至迷恋,也反映出这个村子从上到下历代村民们的质朴风貌和建设家乡、保卫家乡、抗争自然、辛勤劳作、业余娱乐、传承教育的一股生活韧劲。

从体例上讲,这本村志汲取和借鉴了近年来国内普遍修志的许多经验和范式,严格遵循志书的编纂规范。全书除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应有的记述,还突出记述了现代农村的交通、通讯、电力、商贸流通、党政群团组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并专设有《大事记》和《艺文》,平心而论,这在甘肃算得上是一部村志的经典之作,放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失为一部中国乡村史志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乡村的迅速变化,乡村志的作用就日益显得重要起来。而各地村志、乡志编修工作也势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逐步开展起来。至2020年底,全国性的第二轮官修志书包括省志、市志、县志、行业志等基本完成。但大多的乡镇志、村志并没有列入官修的规划之中,都是由当地人自行决定修与不修。因此,村志的编纂虽然较多,但难免有些乱象。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差钱”了,所以就把修村志和家谱的工作委托给了所谓的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接活后,一般都以赚钱为目的,因此也就是七拼八凑,怎么好听怎么写。这就难免有些夸夸其谈,标榜个人,或避实就虚,溢美之词泛滥,偏离了客观真实的轨道,显得有些“不靠谱”。

修志也是一项繁复的工作,由于近几十年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也是中国以农业社会为主,快速走向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这是几千年来所没有的变化,中国东西部差距又比较大,因此要写好一部甘肃农村的村志,需要修志者既要具备时代眼光,更要立足本地;既要遵循修志规范,又要有所创新,突出地方特色,的确不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志书的编纂既不是单纯的讲好故事,也更不是商业宣传。这一点在本志中,可以说把握得比较好。

景泰县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位于著名的河西走廊的东端,她虽然地处祖国西北的干旱地区,但也是黄河流经的地方,文化古迹甚多,名人才子辈出,芳草村坐落其中,也算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多年来芳草村与周边各村落一样,文化传承延续,山水悠然,民风朴实,民众勤劳生生不息,注重教育遗风不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有些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已经不逊内地,村民生活也逐步走向小康,这一点从本志内容就可以窥见一斑。

愿这部志书能够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承前启后,传承千古。愿芳草村今后的发展更加兴盛、美丽、富庶。

以上拙字,谨奉为序。

                              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 车安宁  202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