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EEP幕后】钻进斯里兰卡的宝石矿

(2010-04-12 11:32:39)
标签:

文化

DEEP幕后】钻进斯里兰卡的宝石矿

 

撰文、摄影/邱衍庆

 

“斯里兰卡吉祥三宝”特别专辑详见《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20105月号

 

那口矿井就开在离城镇公路一百多米的一片水田中间,远远望去,搭起的人字形草棚近乎随意地支立在井面上,一袅炊烟懒洋洋地垂直飘向空中,几个裸露上身的黝黑男人正朝我们趟来的小路这边张望,莫非这里就是我们采访的目的地,斯里兰卡出产宝石的地方?这口宝石矿井的规模离我的想象相距甚远。

 

http://s13/middle/52dffb87td281218b4ccc&690

经导游尼玛引荐,一个有着首领风范的人和我们一一握手寒暄,和其它采矿者不同的是,他的上身多了件褪色的上衣,戴一顶冲锋帽,人看上去更精明些,他是这间矿的矿主兼工头,但看上去更接近后者。

 

http://s2/middle/52dffb87t7399c813e431&690

 

 

草蓬下面,两个矿工正在躺着歇晌,用枕木搭成的直径两米的“井”字形矿井张着大口,像要把什么东吸噬进去。工头指点着草棚内的所有采矿设备:一部抽水机(或许兼是通风机),井口一架手摇辘轳,外加一条深入井底的胶皮管子。好像还应有点什么?喔!还有一只吊在辘轳绳子上的藤条筐。俯身探头朝井下望去,黑洞洞地只看到井底水洼反射出井口的光影,听见滴滴答答的水声,深不可测。这时,工头端起胶皮管子的一头对着嘴边冲着井下喊话了,大意是说有中国记者朋友前来采访请做好准备,很快,管子口传回反馈过来笑语声表示了对我们的欢迎。在现在的信息社会里,这真可谓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

 

 

 http://s5/middle/52dffb87t8401d1ab1674&690

这井怎个下法,我还没搞明白,听见井壁滴答的水声便知下面情况不容乐观,我的相机首先得保护起来,一边用塑料袋包裹相机一边寻思,该有个什么升降机之类一按动电钮把我们一一从井口送下去吧?哪怕就是蹲在那只筐里被人摇下去也罢!可情况正和我意料的相反,工头示意:我们将用和他一样的方式顺着井壁爬下去。

 

 

 

只在井口向下望望就足以吓人一身冷汗,身为摄影记者的我看来不能脱干系了,正当我调整相机踌躇磨蹭的当口儿,转身看到同行的小高儿早已飞身下井,井口儿就只剩下个脑袋了,至于我这时再没啥可说的啦?挽起裤腿:下!

 

http://s8/middle/52dffb87t8401d29f28e7&690

 

我俩一下一上,双手紧紧抓住竖直绑在井壁上的扁担似的竹棍,每人脚下分别有一矿工为我们做着保护,一步步把我们的脚拉到每一级的横木上蹬实,横木半米一级,滑溜溜的附满青苔,腐臭的泥土壁上还留有一些腐败的植物,头顶的光线越来越暗,不知过了多久,脚终于踏在了井底的泥潭中。抬头仰望,据小高儿后来形容,井口似乎变成了月亮,但我当时早已失却了那份浪漫,狭小的空间湿闷的空气令人窒息,至于这井到底有多深,至今没能估出个确切数字,迎面而来的唯有一袭恐惧。

 

 

 

我说话的声调也许有些变化,小高似乎察觉出我的恐惧,在前面不停地回头给我打气:放松啦,甭紧张!话虽这么说,此时的小高感觉未必比我好多少吧!可看上去一副轻松的神态,爬来爬去好像在玩儿“地道战”,给我带来不小的安慰。

 

话说回来,我的紧张并非没有由来,一是空气稀薄的令人呼吸困难,再是湿热的水滴不停地打在脸上同时也威胁着我的相机,我的眼睛被汗水模糊。支撑洞子的木棍看上去有些腐烂,担心随时可能坍塌下来,导演出一部真实的《老井》故事。另外使人大惑不解的是,他们在井下用来照明的竟然是几根儿蜡烛,这似乎又让人退回到原始时代,难道就没有条件给每人配备一只头灯吗?对于这个问题,出井后工头早给我们预备了答案:因为井下氧气稀薄,若是到了使蜡火熄灭的程度,就预示着面临危险境地了,从而提醒人们赶紧采取措施。这倒是一番说得通的理论!

 

http://s6/middle/52dffb87t8401d35f52a5&690

 

横向的坑道几乎爬着才能过去,过几米才会有一个专为为人站立而挖出的空间,当我能直起身来,才想起我下来的使命。取景器里由于湿气而变得模糊,看到的只有烛光下怪异的影子在晃动,矿工们用手把坑道尽头的烂泥一捧捧装入筐里,这就是他们从这里想要挖出的东西——参杂在烂泥里的宝石矿砂,这些矿工们就是这样一尺尺的向前掘进着,每一筐泥砂都像满载着希望,他们的运气似乎注定在这泥砂里了。眼前这位矫健的矿工在昏暗烛光下炯炯的眼神使人难以忘却。这阴暗湿热的地下景象和前一天在宝石店里的璀璨陆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时就打定主意,这张照片即便由于光线昏暗拍虚了我也要用上,后来证实,这张照片出乎我的期待。

 

拍完这个镜头,心里有了底气,只想着逃离地狱重见天日,赶紧招呼小高撤退。出井比起下井来仿佛还快了许多,双臂几乎抱在竖杆上,脚底不敢有丝毫放松,唯恐划脱,我脚下还有小高紧随其后。当我爬出洞口时浑身酸软,恨不能就势趴在地上,回头看到小高探出头来,将其一把拉出。这才完全放下心来。井上的矿工见我们污泥浊水的狼狈样子,止不住的讪笑。

 

 

http://s7/middle/52dffb87td281247cb3c6&690

 

事后我问小高:当你下井的瞬间怕是不怕?答复是:当我下到第五阶的时候,我就开始后悔了,但是,此时已经没了回头路!

 

后来知道的事情更加令人后怕。

 

其一,上来后我们才从导游口中得知,几周前,就在我们造访的这间矿洞,由于井下缺氧曾经困死过几个矿工。

 

其二,我事后才想起,当时我们没有注意到,也没人提醒过下井时要系根安全带(当然,根本也没有),或最起码身上也得绑条绳子之类的保护装备。

 

其三,我们这次斯国采访,由于时间紧凑,没有来得及办理境外保险。

 

顺便提一句,上面提到和我一起下井的小高是位看上去并不太结实的女性,能深入光顾斯里兰卡宝石矿井中的女性,恐怕也唯此一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