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隆兴寺千手观音铜像

标签:
河北龙兴寺赵州大石桥正定隆兴寺开宝杂谈 |
分类: 图像 |
http://s10/middle/52dfaa11g91c224072cc9&690
http://s9/middle/52dfaa11g91c22425ab08&690
http://s1/middle/52dfaa11g91c224814010&690
http://s9/middle/52dfaa11g91c2249fd2e8&690
http://s10/middle/52dfaa11g91c224af1239&690
http://s11/middle/52dfaa11g91c224cd893a&690
http://s2/middle/52dfaa11g91c224dcc201&690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一座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北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始建于隋,时称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赵国乱来征河东后驻跸镇州(今正定),到城西由唐代高憎自觉禅师创建的大悲寺礼佛时,得知寺内原供的四丈九尺高的铜铸大悲菩萨毁十五代后汉契丹犯界和后周世宗毁佛铸钱的两次劫难,加之听信寺僧“遇显即毁,迢宋即兴”之谶言后,遂敕令于城内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差大悲宝阁。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兴工,至八年(公元975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膳的宋代建筑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憎胆巴曾一度住持龙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救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于此驻驾,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官、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
大悲阁越发显得雄伟高大。阁内所供铜铸千手观音高21.3米,四十二臂,为我国现存古代铜铸佛教造像中最高大者,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寺内现存的一通宋碑记录了它的铸造过程,开宝四年七月二十日,三千工役聚于龙兴寺,开始了这一浩大的工程。挖地基于黄泉后,一层礓砾、一层土石、一层石灰、一层土将基础铺墁夯实。距地平六尺深处留一边长四丈的方坑,内栽七根熟铁柱,每根铁柱用七条铁简合就,其间以铁绳捆系。然后方坑内注满生铁水。其上立一大木为胎,先塑千手观音泥像,并依此制出内模外范,最后采用屯土的办法,全身分七段接续铸造而成。像下石须弥座上精美的雕刻也出自宋代能工巧匠之手。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於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可惜两侧4o双铜手臂均被毁,已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格。据寺内一通宋碑记载,其铸造程序是:先铸好基础,然後分七节铸造大菩萨。第一节铸下部莲花座,第二节铸至膝盖,第三节铸至脐下,第四节铸至胸部,第五节铸至腋下,第六节铸至肩膊,第七节铸至头部。最後添铸四十二臂。菩萨的手均为木雕而成,其上裹布,一重漆,一重布,然後用金箔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