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心经营的随便”——《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2020-12-14 15:41:35)

第1835季【青春课堂】“苦心经营的随便”——《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原创 青春课堂编辑部 语文湿地 2018-12-27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N519bicLH6AOgZdZpMc9Drn86MsYzYvIDs3MFvTHib9JyGaeDianG8SicBYEXxdadBkEiaEIyjg2DJaw/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语文湿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Ljib4So7yuWjksesibOCJobaUTdSnJibBKE3clSnSj4fUOqf5RRd5XbDRzKWplvtSvsSKzsr3CicSderBtndGZgTCw/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卷首语】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美文。汪老用质朴而典雅的语言写“凡人小事”寄托自己的款款深情。行文看似“随便”实则“苦心经营”,散文情味绵长,读之如饮醇酒。严文君老师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将本文设计成“语用型文本”,创造性地形成“四看”教学法,引领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体味情感之深。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课堂,感受《昆明的雨》的魅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https://mmbiz.qpic.cn/mmbiz/Ljib4So7yuWjksesibOCJobaUTdSnJibBKE3clSnSj4fUOqf5RRd5XbDRzKWplvtSvsSKzsr3CicSderBtndGZgTCw/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   严文君  

一、课题:

温儒敏先生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昆明的雨》。

二、教材简解: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散文》第三卷,是汪曾祺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越是爱得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各种情感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长描写“凡人小事”的风格,也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浓浓的热爱。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并用传神妙笔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就酝酿出散文恬淡悠远的韵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目标预设: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感悟字里行间作者蕴含的感情;

2.通过读这篇文章,感受汪曾祺“苦心经营的随便”的创作风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这篇文章,感受汪曾祺在这类文章上的创作风格。

五、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细腻隽永的散文,语言风格平淡自然,个中情味又绵密悠长。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文意并不晦涩,因而教者将此文处理为“语用型”文本,注重品读作者“苦心经营的随便”的散文风格。通过“四看”——看篇、看段、看句、看词构架课堂。挖掘语用,更侧重培养学生阅读此类散文的方法。在设计中,以诵读品味为主。考虑到初二孩子涵咏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先给予“示范朗读”,“示范赏析”。并且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对比阅读法”等,咬文嚼字,理性发现,充分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六、设计思路:

教学《昆明的雨》一课,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四看”式构筑课堂,从“随便”中读出作者的“苦心经营”:一宏观看篇,从整体阅读出发,让学生和文本亲近,抓住文章整体特色:“凡人小事更寓浓情”;二走近看段,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段式在“总说一句”的基础之上,由“横式发散”和“纵式展开”交错呈现,浑然天成,自在摇曳;三继续走近看句,学生选出最佳的句子,再细细感受作者“白话之质朴”与“文言之典雅”相融合的语言风格,由一篇到一类;四走近再走近,微观看词,通过词语的换用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体会作者用词的不着痕迹又情韵悠远,并由词中窥意,由“昆明的雨”到“昆明的生活”,品读作者对昆明浓浓的眷恋。

七、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明确目标(屏显)

尝试一种阅读方法:

通过读一篇文章,

感受一位作家在这类文章上的创作风格

“苦心经营的随便”

读法:看篇、看段、看句、看词

(二)检测预习,正音正字(屏显)

                       尖(        

红(        桂 (     )     绿(       匝匝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c1HciasJcN2QkLdwyUqpFSSHZoDvzVcDwzwECKlZ88pjLAicy15MsuJxa5iaoagslibIrHNeo7aGptnHckqDlxTic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看篇——“凡人小事寄寓深情(屏显)

1.速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直接描写昆明的雨的句子。

(屏显)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按照示例梳理文本内容。

(屏显)

这篇课文写了——,也写了——

示例:这篇文章写了昆明的雨,也写了昆明的菌子;

预设:这篇文章写了昆明的仙人掌,也写了雨季的果子杨梅;

写了雨季的花缅桂花,也写了酒店的一架大木香花;

写了卖杨梅的姑娘,也写了送缅桂花的房东;

写了“我”和朋友在莲花池边的小酒店喝酒,也写了我的乡愁。

……

3.  这些内容与“昆明的雨”看似无关,而且都是极其不起眼的“凡人小事”,作者这样写不是太随便了吗?

预设:各种菌子是雨季逛菜市场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的;

     杨梅是雨季的果子,卖杨梅的姑娘的声音使昆明雨季的空气倍加柔和;

     缅桂花上还带着露珠,是雨季的花;

    “我”和朋友在小酒店喝酒时,外面下着雨,渐渐下大了;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

(屏显)

汪曾祺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无一不透露着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雨季的热爱。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作者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

(青春小编评课:宏观看篇,看的是内容。从整体阅读出发,梳理文本内容,让学生发现昆明的雨中,还有昆明的人事景情。与文本对话,抓住文章特色:“凡人小事更寓浓情”。)

(四)看段——自在段式别有洞天(屏显)

1.细读第7自然段,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菌子。

预设:牛肝菌的形与色,烧制方法;青头菌的“格调”;菌中之王鸡枞,味道鲜浓又并不难得;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

2.“极多”的菌子,作者似乎是随手而写,但却给人娓娓道来,甚至引人入胜之感,我们研究一下段落的展开有什么奥秘?

(屏显)

明菌子极多——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小结:(屏显)

段落展开方法一:

先总后分,条理不乱;

依次叙说,横式发散

3.再读第8、9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描写“雨季的果子”与“雨季的花”时,内容和手法上有哪些共同点?

师示例:作者介绍杨梅时说:“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颜色黑红黑红的,

叫做‘火炭梅’”;介绍缅桂花时,也说:“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

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由此可见,作者都介绍了它们的名称由来,

富有情趣。

(屏显)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么大,

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

预设(1):内容上还都描写了与“果”与“花”相关联的人物,比如卖杨梅的羞涩姑娘和送缅桂花的热情房东,人物映衬,更有韵味;

预设(2):作者将昆明的杨梅和苏州、井冈山的杨梅做了比较,突出其美味可口;也将昆明的缅桂和家乡的白兰做了比较,突出其高大繁盛。巧用对比,更添浓情。

预设(3):在介绍杨梅和缅桂花时,都在段落开头先总说一句:“雨季的……是……”

小结:(屏显)

段落展开方法二: 

总说立纲,对比穿插;

故事错落,纵式展开

(青春小编评课:中观看段,看的是段落铺排。教者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段式在“总说一句”的基础之上,由“横式发散”和“纵式展开”交错呈现,浑然天成,自在摇曳,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段落统筹、框架安排。由一篇到一类,引导学生思考散文阅读方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c1HciasJcN2QkLdwyUqpFSSHZoDvzVcDicnRZ5X8D21CTORMKDUwTOkF6ib1B1SzgWdc6aicGo4HiboRYTCzXmQEu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五)看句——平凡句子彰显不凡(屏显)

1.著名作家李陀曾经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看屏显),同学们挑选“白话”或“文言”特色明显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和大家分享。

(屏显)

“把白话‘白’到了家,然后又能把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融化其中,使二者在强烈的张力中达到和谐。”——李陀评价汪曾祺的语言

预设(1):白话: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坐了下来,雨下大了。”

……

预设(2):文言:“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2.有个性地创读,体会白话之质朴自然。

(屏显)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提示:在括号内加语气词,读出不同语气。

预设:啊?这种东西也能吃?!哇!这东西这么好吃?!

     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天哪!这东西这么好吃?!

……

3.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文言之典雅凝练。

(屏显)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半句出自杜甫的《春望》,后半句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深”、“长”表现出昆明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作者把看似不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却让读者感到自然典雅、别致、有韵味。

4.有意识地比读,由一篇到一类。

(屏显)

1.“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2.“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预设:“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运用方言,更接地气;“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更形象贴切地描绘出红油冒出的瞬间,令人会意,又勾人食欲;“最喜食之”、“夹取以敬客”等短句文言气息明显,典雅有韵味。

(青春小编评课:细观看句,学生选出最佳的句子,细细感受作者“白话之质朴”与“文言之典雅”相融合的语言风格,此处引入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选段,由一篇到一类,在细细咂摸中领略汪老直白而平和,富有韵味和生活气息的散文语言。)

(六)看词——无痕用词情韵悠远(屏显)

1.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其实想念的是昆明的一草一木,人事景情,请同学们再读文章,仿照示例说话,并读出原句的美感。

(屏显)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_________

示例:“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房东送来的的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七寸”、“满满”写出房东的淳朴热情,点出昆明的人情之美)

预设:

想念苗族女孩子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不时”、“娇娇的”写出女孩子的羞涩柔和,点出昆明的人物之美);

想念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那一棵木香。(“爬”和“遮”写出木香的枝繁叶茂);

想念木香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密匝匝”、“细碎”、“饱涨”写出木香生机盎然,点出昆明的景致之美);

想念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辟邪”写出人们都祈福求平安,点出昆明的民俗之美);

想念昆明的有些人家在菜园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代替”看出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点出昆明人的淳朴之美);

 

2.通过替换法赏析贴切的用词,读出其淡泊明秀之精彩。

(屏显)

对比以下一组词语:

“一顶(小花帽子)”——“一只(小花帽子)”

“(阶石的)一角”——“(阶石的)一边”

 “扳尖的(绣花鞋)”——“绣花鞋”

通过对比发现,作者用词精妙,“一顶”、“一角”、“扳尖”本不起眼的寥寥数词更能点染出卖杨梅的苗族小姑娘的秀气羞涩,柔和娇美,不可谓不精妙,不可谓不传神。

3.品读“沉沉”,词中窥意。

(屏显)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屏显)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结合汪曾祺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读懂“沉沉”不仅渲染出雨雾弥漫的环境,更有对昆明雨季的浓浓思念,对昆明生活的深切眷恋,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再回首……

课堂小结: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课堂的“四看”中学有所获,看篇、看段、看句、看词,词中窥意。课后多读一读汪曾祺的其他优美散文。推荐《人间草木》、《老味道》等。

(青春小编评课:微观看词,通过词语换用,比读观照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让学生明白量词、形容词等的语言表现力,并从词中窥意,管中窥豹,由“昆明的雨”到“昆明的生活”,进而品读、体悟作者对昆明浓浓的眷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5c1HciasJcN2QkLdwyUqpFSSHZoDvzVcD1LpcwkPhg910Wrlq2AGXuhbqKeayaeeoTCzEIoDAp0O6MDn2HJd7T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八、教学设计评价:

此教学设计大胆地将文本处理为语用型文本,品读汪曾祺先生“苦心经营的随便”散文风格。课堂定位灵清,不落窠臼。“四看”的设计(看篇、看段、看句、看词),并从词中窥意,以语言运用为主线,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充分感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理性发现,学会一种读散文的方法。“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