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价的各种标准
(2008-07-24 09:01:48)
标签:
学术评价学术论文学士论文杂谈 |
分类: 思想方法 |
学术评价的各种标准
学术评价是任何本科生所必须训练的基本功,但由于种种,我们政法系法学专业的这个方面的训练本来不足。今天,我们把这个不足给补上,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术评价思路,提升学术评价水平。由于学术论著我们往往可以把其看成学术论文的批量集合,所以,我们的论述主要从学术论文角度来展开。
一、学术论文的界定、分类和特征:
(一)学术论文的含义:
学术论文也称“论文”、“科学论文”。关于科技内容的,又称科技论文。是在各种科学领域内专门探讨学术问题、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它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
(二)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科学专著、专论、实验报告、研究札记,以及大学中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
学年论文。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每一学年末所撰写的带有总结性的论文。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学术性不强、难度较小、带有练习性的综合性作业。学生可以在所学的诸学科中自由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撰写。它的目的主要是检验该同学对某一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并激发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这类论文在内容上往往强调科学性,注重对前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独创性不强,不如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等其他学术论文。它的篇幅一般在5000字以下。
毕业论文。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所撰写的带有总结性的论文。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学术性、难度适中、带有选拔性的综合性答卷。我国学位制度规定,大学生毕业可申请学士学位。因此,毕业论文往往同时就是“学士学位论文”。学生往往在教师的咨询、指导下进行选题,独立地阅读文献、收集资料、编写提纲,进行科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形式来反映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它要求表明该同学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这类论文在内容上不但要强调较强的科学性,而且注重独创性,要求能反映出该同学在某一科学领域中的今后潜在研究能力和发展趋向。但毕业论文在科学性和创见性上的要求,不像其他学术论文那样高。它的独创性要强于学年论文,而又弱于硕士、博士论文。其篇幅大致在1万字左右。写作毕业论文,应注重选择与专业课内容相关的题目,其难易大小要适合自己的实际能力;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论述要有条理、有逻辑性;装订要科学化、规范化。
学位论文。是一种为了获取学位而提出用于答辩的论文。它应该反映出学位申请者在某一领域中的学识水平、学术成果以及独立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这是学位评定、授予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学位有三级,即学士、硕士、博士,因此学位论文也有三种:一是学士论文,它应表明申请者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通常由大学高年级学生提出,故也称“毕业论文”。其篇幅一般在1万字以下。二是硕士论文,它要求申请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常由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它的学术性往往介于学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其篇幅一般在2至5万字。三是博士论文,它应表明申请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解决一些具有重要意义、有突破性的问题,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它的形式应该是系统、完整、精深的科学著作。通常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其篇幅一般在5万字以上。以上三种学位论文均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论文作者独立完成。
(二)学术论文的特征
学术论文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文献性。
1.学术性
论文探讨的是某一科学领域中比较专门化的问题,带有较强的研究、论争的性质。侧重于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的叙述或论争,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变化演进的规律。这是学术论文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2.创造性
论文要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它应该显示出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填补某个领域的空白。它可以用几句话简明、清晰地表述出来。当然,论证这个基本的思想,可能需要非常丰富的材料以及种种复杂的推理。但这种创造性是就全人类总的知识而言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来衡量的,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狭窄的范围。有没有创造性,这是决定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
3.科学性
指论文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国际公认的真理,它应该是成熟的理论或技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且应具有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在技术上行得通,不脱离实际。在论文的表述上,则体现为:语言使用的确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准确;内容充分,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能一语双关、意义不确定;要全面表述,既要注意主要倾向,又不掩盖另一倾向,防止以偏概全。
4.文献性
由于学术论文表达的是一种客观真理和规律,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这种论文往往具有长期使用、参考的价值。
二、学术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术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即基于学术研究对象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的评价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形式的评价方法,即游离于学术研究之外,客观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征和学术成果之间的形式联系,从而描绘出学术研究的形式化图景,从而达到学术评估的目的。这来两种方法显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内容的评价显然是一种最符合逻辑的评价,形式化评价本质上是基于内容分析的评价方法的一种工具和补充方法。
1.基于内容的评价模式:
基于内容的评价模式就是以学术成果的内容特征来评价学术成果。
在各种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方法中,最典型的评价模式是学术综述,这是学术评价的最好方法。学术综述之所以是最好的评价方法,其原因有两条:
一是,进行学术综述的人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甚至是领先的研究者,他们对所讨论的研究课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具有比较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二是,学术综述是基于研究内容的评估,遵循的是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研究范式,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该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此可以比较准确地对学术研究成果作出评价。
基于内容的评价是最符合逻辑的学术评价方法,其本质是同行评议。但是,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受到评议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尽量降低这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内容的评价往往需要多个评价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就像一篇论文会有若干个专家评审一样,这样会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对学术评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基于形式的评价模式:
基于形式的学术评价和基于内容的评价方法相反,它主要利用学术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形式方面的一些标准来进行评价,比如说论文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字数是否足够说明问题。观点的数量,论述的气质等等。
三、具体的一些评价标准:
(一)题名:1、切题
(二)摘要:1、简明
(三)名词术语:1、规范,不规范
2、统一,不统一
(四)文章结构1、逻辑性强,层次清晰
(五)语言表达:1、简明清晰通顺
(六)表现方式
(七)论证层次:1、清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八)论点论据1、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论据充分
(九)内容:1、正确,合理,深刻2、基本正确,比较深刻3、内容存在错误,主题不清
(十)参考文献:1、引用适当,引用不当
(十一)论文理论价值:1、国际先进水平:前人无类似新发现、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是对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问题的论证、补充、完善和发展。2、国内先进水平:在所研究的领域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3、一般先进水平:在他人的已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正确的新认识、新见解等。4、无学术水平:在学术上无参考价值。
(十二)理论意义:1、重大意义:对多个或单个学科发展有普遍指导意义。2、一般意义:对多个或单个学科发展有一般参考指导意义。
(十三)总评:1、质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