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营养师:破解导致你肥胖的两大激素

(2010-04-16 09:13:12)
标签:

肥胖

瘦素

胃饥素

睡眠

饮食

健康

分类: 瘦身专区

营养师:破解导致你肥胖的两大激素
文:赵英敏   

    肥胖是现今让太多人困扰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影响着我们外在的美丽,还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相应的疾病。。而造成超重和肥胖也有很多原因,比如社会因素,环境的因素,生物因素等,使得很多人减肥变得极其困难。。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其中一个导致肥胖流行的因素-----激素。

 

    激素是我们体内腺体生产与分泌的多种复杂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身体及其他器官的活动起着一个调控的作用。这就好比是自动灌装设备,每瓶灌装多少,什么时候换下一瓶,什么时候封盖等等。而激素则是由一个特定的腺体分泌的。它通过血液,被目标器官吸收,并且引发所需的连锁反应。激素呢则是有助于我们控制何时感到饥饿,多长时间感到饥饿,我们吃多少东西,甚至能还控制食物作为能量燃烧的速度。
    在体重调节方面,涉及多种激素,只是有两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瘦素和胃饥素。

 

先说说瘦素
    瘦素是由胃里的脂肪细胞分泌到血液中的,这种激素会“提示”什么时候你食用的食物足够了。一般来说,它是在像大脑发出信号,让大脑释放抑制饥饿的激素。有实验证实,当人体内瘦素含量增加至一定量时,便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提高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从而使体重和脂肪量明显降低;当血清瘦素浓度下降,则总是会感觉想吃东西,摄食量增加,代谢率降低,使体内脂肪容量得以恢复。如果体内的瘦素水平过低或结构变异而丧失活性,就会导致脂肪的过度沉积,引起肥胖。由此可见,脂肪细胞通过分泌瘦素来协调身体的能量供给和能量储存,使身体的脂肪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可是这个瘦素我们如何控制呢?也不会真的像自动灌装设备一样,可以人工设置好。
    其实,我们虽然不能人工设置它分泌多少,但我们也不要完全被瘦素控制。只要我们保证足够的睡眠,就能分泌出正常的瘦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常常熬夜体重增加的原因。睡眠时,我们的身体分泌这种激素,另外,大量证据表明,食用多脂肪鱼,如三文鱼,鲭鱼等以及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提高瘦素分泌量,会有助于抑制体重增长和反弹。还要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因为它会使身体减少瘦素的分泌量,还会堵塞血管,比如:猪肉,奶油等。最后还需要注意,饮酒要适量,如果女性每天的饮酒量超过一杯,男性每天超过两杯,那么都会使体内分泌的瘦素总量降低。

 

再来谈谈胃饥素
    胃饥素是由胃腺分泌到血液中的,它像大脑发出信号,让大脑释放人感到饥饿的激素,然后你就会觉得饥饿。节食时,如果你的胃饥素水平上升而瘦素下降,你的食欲就会增加,所以常常会出现暴食的情况,减肥的难度也会一再的加大。
    幸运的是,人们很容易抑制胃饥素并阻止它引发人们的胡吃海塞。从多个实验中我们了解到,你只要让自己吃到中度饱,不感觉饥饿就可以降低胃饥素的分泌水平,也就是我常说的,不让自己撑到,也不要让自己饿到,并且不过分的压制自己的食欲,就可以降低胃饥素的分泌水平。
    那么,怎么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呢?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既可以调节你的食欲,还可减轻你的体重,那就是:每天三餐饮食,两餐之间增加一些有营养的零食。一日多餐,吃健康食物会降低体内脂肪,甚至会帮助分解脂肪,并更好的调节胃饥素的分泌,而且在一天当中稳定的释放血糖,让我们精力更加充沛,还会平抑食欲。


    如此看来,这和我们的健康生活理念完全是相符的,并非减肥就意味着不健康,而健康的瘦身才是我们该选择的正确道路,才会持久而稳定。。看到了上面所说的,相信大家会明白,保证睡眠,三餐均衡饮食,不过量,不过分减少,少吃多餐才是我们通往健康瘦身的捷径。。
    另外,我需要说明的是,三餐的均衡饮食包括,多吃新鲜的蔬菜,适量的水果,适当的主食,少量的鱼类和瘦肉类,饮食量也是根据这个排名的先后而定。。还要改掉晚餐丰盛早餐凑合的不良饮食习惯,变成早餐丰盛,而晚餐减少。这样你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瘦身的目的。

 

营养师小贴士:
    有很多人会说,我吃了很少了,或者是我已经按照这个要求来吃了,但是体重没减轻啊?其实,这是因为你之前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已经造成内分泌的紊乱,代谢的紊乱等等,也许你以前恶性节食,也许你服用减肥药物,也许你因为其他的身体原因……但别着急,当你的身体调理到正常水平,每天保持一些良好的运动习惯,那么你的体重自然就开始减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