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诠释生命之夏
(2012-11-27 20:38: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之前,我不认识夏花。就是今年的9月,在资兴我们有缘相遇。故有幸一道共睹小东江的梦幻雾景和大东江的碧浪银花,并品赏湖岛上蜜桔的清甜和湖中鱼虾的鲜美。这一天,是快乐的一天,恬畅的一天,也是诗意的一天。
我知道,这些诗友们拍下的照片,激发的诗情,留下的记忆,储存的念想,一定会在心灵深处播下灵感的种子,然后在某一天,某一刻,绽放如同秋色般凝重和壮丽的诗花文锦。
在面对“今天的阳光大爱慷慨。我一走,不忍心加快脚步,脚下竟有莲花细碎”的时刻,夏花将她的诗集《夏娃之夏》送给我。这是一朵散发着芬芳的荷花。花瓣上还留有晨露的吻痕,月白的光影,抑或也像诗人的清泪,依然湿润。
其实,我的心是脆弱的。尤其在与亲人、友人、战友别离时,总有无法阻挡的伤感撞击心扉。尽管我和夏花的相识,只能以小时计算,但是因为诗,因为诗的缘份,因为诗的善良,诗的真诚,诗的妩媚,诗的高贵,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而苍凉。尤其对于视诗歌如生命的人,有时确实无法让人想像,他们是怎样的钟爱和痴迷诗歌的。
你和你的海
我应该去吗?就像那一个
通往海边的石子都是干净的音符
我们已经老了
你说:来海边写诗吧
漂亮的海滨寓所
那么我们
还有纯粹
这是多么宁静的时空,心的宁静与大自然的宁静在一起,倾听心灵的对话,感触心血流淌的温柔。原本壮阔轰响的大海,怎么也沉默了。是因为什么它也变得这般沉静、幽远而风雅呵!我又一遍咀嚼这些玲珑的诗句。我现在才感知了宁静的奥妙。是因为在这片天地里,石子变成了干净的音符,海也变成了纯粹的湖泊。这种感觉和体验,不是一般人能领悟到的。那一定是经过漫长的心灵跋涉,痛苦着许多的磨难而知道世界上最干净、最圣洁的东西在哪里。其实,就在没有被尘土浸染的心里。也因之,在诗人的心里,也许许多的东西,包括自己也会衰老,甚至有一天也会在世界上消失。然而,只有诗和爱诗的人,才会相伴永远。人走了,诗不会走。会留在曾经读懂了它的人心中。
诗,原来是这样的神奇而富有魔力。
亲爱的亚当,我不再痛,这是今晚来自田野的消息。
那些躲在内心的魔鬼
在此刻
哪怕一秒钟
我赤足
还要说吃无端的果实
然后沉睡
——摘自《夏娃之夏》第8节
诗人为何要带着被创伤,甚至可能被误读的痛苦与坚韧,在自己青春洋溢的诗歌波光里,去寻找生命之夏?我试图从她的诗中去发现轨迹和得到回答。
我的心,我的心……
一种果实以长生命名,有着重于泰山的昂贵,
剥离的表皮很快将我埋没,解构的真相如此残忍。
于是我交出了姓氏,和轻如薄纸之命。
依然暗自关心着街边修车人的命运。小心刺探
然后放心地钻进大城的夜风
我分明占据了大城
这种偏爱无人能解,那远道而来的客人可否会意
“我的心”是诗人之心,虔诚之心,慈悲之心。更是一个凄清的女人之心。你为自己的所向、所爱、所许,可以交出一切,不惜生命。然而,却心牵挂街边的修车人。在这里,对生命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解放,都极其真实与亲切地展示诗人的充盈血性和灵魂关照。
真的,读这样的诗句,我的心有些许颤抖。我是男人,我也写诗,但我无法酿造夏花如此纤细的情感涓流。她在繁华与荒野之间城郊的结合部,看到了修车人、牧羊人,感触到了牧民生活与命运的苦痛和漂泊的艰辛。她的心中滋生出了恻隐与善良。理性的思考让她冷静的洞察到现实的明暗与冷暖。然而“你要用温暖的气息呼出口气;羊群、羊群/当烈风肆虐而过,那表面裸露的羊背,起起伏伏/多么软,多么美,多么真……”却峰回路转地,以一种更壮丽的生命光芒照耀着尘世,也照耀了诗人沉重的心。
这是真正生命的纯粹,生命的蓬勃,生命的华丽呵!
如果说,诗是爱的情绪,想象的瑰丽,思想的深邃和审美的意蕴,浓缩而凝炼的智慧与艺术的文字结晶,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诗人便是发现生活底层沉淀和滋生的真爱、圣爱,真美、奇美,神境、妙境,音乐、韵律和慧根禅经的智者。我作如是之思时,便深深地意识到,为什么在夏花眼前,“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理当是那尊圣像。”是因为夏花用自己的心和情,善和真,哲学的思维,自然的恩惠在作诗,所以她对自己生存的宇宙便有鲜明而深刻的自我感知,而勇敢地去雕刻尘世的大义和大美。在《永别乐园》里她对我们这样说:
其实多么一贯,清楚明晰的生存之理。
我听到红白黑恒久在嘶鸣。
自从唱响背离的序曲。自然哦,我终将无法再现你
就这样俯身为奴
习惯于抚触理性的权杖,金属的漆。在严冬的手中
连指节都发出寒光,咸水冰凉
这伏吻如此甘心。
从美开始,终结于欢心。
多么庄严而理性的决定,并将自己的吻定格在“寒光”与“冰凉”里。那是一种怎样的快感、痴迷与沉静?一种怎样的凝重、坚韧与恬畅?这一切都从“美”开始,而这一切都在美的狂欢中涅槃。
一个女性诗人,醮着清水之笔,在素笺上抒写自己对于生存之理的阅读体验;用从月光里抽出的幽丝编织情感的波澜。可以窥见她心灵深处曾经被怨恨与失望撕碎的碎片,仍坦露着微薄的血迹。我想哭。我要为这种不娇饰,不虚幻,不浅薄的诗之魂,诗之形,诗之胆,诗之韵,深深致意。一个诗人的生命之夏,不是单调的,而是极其丰满的,它自然要蕴藉春的梦醒、秋的芬芳和冬的冰清。因此,在它博大的胸腔里,我们只能是一叶扁舟,无法穷尽那千般景色和万缕情致。
在教堂下面的咖啡馆,谈论诗歌的信仰
它们也像夏终身最献的虚妄
从下午到黄昏
那些光
从落地窗帘里
月亮,圆过,缺过,又什么都没有过
仅剩叹唱
叹唱,叹唱,《俗丽》之光
——摘自《在西堤岛咖啡厅》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住在靠山的土屋里,点着煤油灯却贪婪地想瞭望远方的世界。在看小人书时,就想像着城廊的巍峨与辉煌。仿佛也知道大海和天空的秘密。后来,我参军了,才17岁时,就用手去触摸了天空的云霞,让心的翅膀穿云破雾去追赶自己的青春梦想。偶尔兴奋时,也写一些小诗表达心中的向往和激动。
那些岁月,我唯一的渴望是当一个军旅诗人,能用诗歌来倾诉心中的感知和憧憬。是的,也就是在这样的岁月,也是“阳光无限美/从眼角化成水/……那个从前的一天已是遥远”的时候,我学会了写诗。从此诗牵着我的手,跋涉在坎坷多于平坦,颠簸多于顺畅的征途。真该珍惜,头顶诗歌的信仰,让我踏着风雨一路前行。今天,我有幸读夏花的诗,也同样要感谢诗歌。“紫色的,银色的,有味道的。矮牵牛和紫蕚,那花花草草的清香。/还要爱,每时每刻的土地/那划破天际拨落的弦筝,是肆意铺张的秘密……/紫、银,流而不动,神闲气定。”这些美好鲜艳的颜色和星星点点的花草,还有空中飞舞的梦幻,是什么?是诗。是夏花心中向往的神和自己的影子。更是夏花无法割断的眷恋之弦。我就这样踏着这如弦的小路,走进了诗人给我指点的生命之夏那座憩园。
在这里,有古典与现代,粗犷与细致,飘逸与梦幻,简约与抽象,繁茂与清澈,娇羞与雄烈,柔美与温炽的组合、交融、穿透和激荡。这不是简单的诗页插图、重复的以图说意,而是诗的红酥手,种植的女性心灵的火焰花朵,才会如此美艳的比盛夏的七彩阳光还璀璨绝伦。我不敢流连于一种浅薄的感动和相望。我要勇敢地走进它的怀抱,甚至花之火焰里,让残酷的火焰锻造血色的肝胆。然后,便投入乡野的荷塘,去寻找月色里的爱抚。看绿叶是怎样流翠,丹花是怎样喷香,碧波是怎样拥月,彩蝶是怎样和莲蓬缠绵。我知道,在这样的夜晚,夏花是不会睡去的。她也正朝着自己心之所向的梦中的美妙佛智慧乡走来。她是怀着大海的壮阔与诗的清凉走来的。而我却站在岸边,仍在思索她在2010年5月9日母亲节写的诗:
如果一定要在你上面长出鲜花与大树,如果一定要提及孕育……我愿用“风吹过”来送上赞美那些果实歌唱的回音,全部都是:母亲、母亲、母亲……
诗呵!你的母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