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雪归来

(2011-04-11 11:28: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读雪归来

 

三月的北京,依然春寒料峭。

一早起来,我踏着尚未溶化的积雪,来到了掠燕湖边,眼前的风景,在寒风里虽然生发着几分萧索,湖边的树木也未泛绿,地上的小草仍然绽露着枯黄的涩态,但湖畔亭阁边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的人群,却是这般自如地挥洒着生命的活力和洋溢着对生活的盎然神往。

有一首写雪的古诗,其中两句立刻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诗描绘的梅和雪的形神、意蕴、韵味、美感,呈现出的精神内核与审美感觉是何其的奇妙、雅致、明秀、灵巧和古典、风润啊!诗人对于雪,对于梅的阅读,已经远离了常人的直观表达,而是从灵和情,真和洁的通透人性的感悟,从心底自然迸发出的对人世生命价值的明彻感叹。

有念于此,我停止了散步。我在深情地细看这覆盖在地上的残雪和湖上浮沉着的冰块雪朵。这时,太阳的光芒逐渐变得明亮耀眼,映射在残雪和浮冰上,立即散落成无数的金色光斑,随着气温的升高,便氤氲成一层层镀金的温暖,在柔意地抚摸着这个正萌动着无限诗意和宁静的初春世界。

我的心,突然被这种莫名的感动袭击,让我在瞬间忘记了自己所迷恋的圣殿,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可我真不知道,这声音来自何方?

是的,我该回去了。每每这个时刻,是我读书和写作的时间。

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我坐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书桌前。这张桌子和我朝夕相处的桌子几乎是一样大小,一样的颜色和一样的木质材料,窗户也同样阔大和明亮,只是已拉向两边的窗帘布略显得要豪华和庄重些。没有关系,这丝毫不会干扰我的阅读和写作。

我捧在手里的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印的《改进文风阅读材料》,竟让我不肯放下,尤其中那篇 孙犁先生《读修辞》的文章,让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被震动和唤醒。

“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表现在文字上,如果是真诚感情的流露,不用修辞,就能有感人的力量。”

“从事文学工作,欲求语言文字感人,必先从诚意做起。有的人为人不诚实,善观风色,察气候,施权术,耍两面,不适于文学写作,可以在别的方面求得发展。”

这真是至理至慧至明之言。孙犁先生把文学的灵魂和感情的神圣,全揉在一个“诚”字之中,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目光呵!

这就让我想起仁者看山,能看到山之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和幽远,智者临水就能感受水的自然、清澈、明净、淡定、从容和禅让。古代画家徐谓云:“鸟学人语,本身还是鸟”,也在告诉世人艺术的无尘和崇高自然是真诚至上。就这样读着想着,我又想到了窗外的雪,我又立起身来,去望窗外那闪耀着银光的雪。雪呵!梅呵!人呵!心呵!也许都是雪捏得,才这般绵厚、蓬松、柔软、圣洁、无瑕。我就这样望着雪,我还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我在读雪。

 

我读雪的圣洁崇高与丰厚,

我读雪的细润雅净与飘逸,

我读雪的淡定坚守与深情,

我读雪的豪放幽远与壮烈,

我读雪的古典豁达与雄美呵!

 

读雪让我明白,我今后的读书和写作,一定要“心如明镜,清泉,不能掩饰虚伪”,这就是要珍藏梅之香,梅之魂,梅之秀。一定要记住叶圣陶先生的教诲“要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着想。我们和读者就是靠文章来交心的,这个一点也不能马虎。这就叫群众观点。”作为一个作家,有了雪的情怀,梅的品格,就有可能真正做到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真正能为自然而鸣,为人伦而呼,为迷茫而叹,为深邃而泣,为悲壮而歌,为绝美而醉,为光明而殉!

这时,楼下草地的小路上来了几个环卫工人,他们推着小斗车,挥动着铁锹,在铲起堆在路边的积雪,一锹锹地往车斗里舀。看到这情景,我心情好惆怅,我好像会要失去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我自己也想不清楚。

就这样,我站在窗前,茫然地望着。

                                                                                                                                                     201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