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原于大自然的生命本色

(2010-12-09 20:03: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还原于大自然的生命本色

   
我是读《还原》诗集认识边草的。

边草的诗写得深邃、敏感、秀逸和雅致。收在诗集中的100首诗,呈现出纤细、清新、流畅、典雅的风姿和美韵。其中诗境画意与诗行排列的情致叠落,除了能让人遥望到诗人的昨天、今天和走向明天的影子与步履,更能感触到诗人呼吸的沉静与目光的清澄。这实际上是诗情在诗人心灵之外的灵巧表达,是浓烈情绪在生活剪影间的轻盈荡漾。没有诗艺、诗技和诗学的潜心修行是难以抵达诗之晴峦的。

在读边草诗时,我一种最明朗的感觉,他的爱情诗写得尤为细腻和诚切。于诗行可见其雅,于诗语可见其性,于诗境可见其悟,于诗韵可见其美,于诗像可见其妙。

 

也许是窗户上画了些树叶

树叶空隙里那个白色光团  可能是月亮

……

她的眼睛在看月亮,心在挂着夜

可能重合在玻璃上

她的思维,可能重合在夜色里

她的心,可能在远方

——《我估计》

 

我不知道边草是从事什么职业,只是在诗集的《诗性随笔》文章里,才看到他的身影和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梦所恋所叹。在月色里的窗户玻璃上,诗人猜想她已去远方,因此自己也在挂念这样的夜晚。是呵,人生苦短。在岁月的河流里飘泊,多么渴望有一种牵挂去消溶孤独和眷恋。然而,有更多的时候“相思入骨”带给彼此的都是“风竹冷相敲”“轻轻细雨如常”。

相思不论从哪种角度和程度去想,只要你曾经有过,定然是满腹的酸楚和惶惶然不可终日。是男人甚于女人?还是女人苦于男人?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借月缺花残,落红飘零,琴断曲寒倾吐郁结,即使满盅清酒浇头,也难以醒悟该不该这样?

 

不一般呵,弗洛伊德界定不了她

念及她时我使用意识空白

把一秒钟分成若干段

这个冬天就这样过来了

——《就让她痛苦吧,在爱的目的地》

 

边草呀!这个冬天你的心可是在冰雪里燃烧着无法熄灭的思念之光。那缕缕冷风和片片雪花,可抚慰过你滚烫的灵魂。她不会知道或者根本就没有在意你的这般伤情。许是因为你们痴爱太深、太浓烈的情愫把她的脉博裹得僵硬麻木。是的,纯粹的爱,最怕太沉重和太华贵的许诺。而那淡淡如水的言语也许反而让对方感受到异想不到的轻松自由。于是爱的选择,就不再犹豫和彷徨。我当然知道诗是美学和语言的精灵,而爱呢,也是一种心理和身体的美学和行为的高贵。因了这些,我们需要共同寻觅鲜花和月亮的诡秘。

边草很任性、笃情,充满智慧、风雅,这一首又一首咀嚼爱的诗歌,其实都在倾诉着岁月沉淀给自己的爱之渴望,爱之惆怅,爱之想往和爱之飘渺。作为一个20年前就对诗歌怀着初爱的青年企业家,经过漫长旅途跋涉,一次又一次感受人生的曲折、坎坷,抑或还有忧怨、绝望的情境下,是多么渴望她春天般的温柔、微笑呵!也是一位诗人说过,人最痛苦时的意志支撑和心灵安慰,最灵效最富有力量就是女人给予的真爱。

诗人王久辛说:“多写、写好、写扎实、写出真情、真肝胆、真正的自我……感觉是在抒情、抒最爱、最恨之情时,你就成功啦!”

 

别怨小草,他还小,帮不了你

别恨大树,他也难,要帮的人太多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他也是

来,我帮你洗洗

                           ——《涟水河  我的母亲河》

 

母亲爱惜孩子的心,最知孩子的冷暖,最能理解孩子的忧乐。母亲的话,始终是这样朴素无华,依然如雨露润籽,如泉水浇苗,如钟声入耳,召唤孩子永不停息地去追寻生活的朝霞。

孩子没有辜负母亲的恩泽和期待,终于“拖一路沉重的脚步/修补家园/沸腾的血液/渐次染红每个驻点/时间的风景/唱响自己写就的歌。”

就这样,我匆匆走进这片诗歌的森林,那么多的树种,那么多的翠盖,那么多的姿态,那么多的滕蔓、野花、兰草,还有磷殉的岩石,奋飞的山鹰,都一齐亮丽着诗的光影和琴韵朝我扑来。这时候,我便真正看到了“心灵的邂逅/灵魂的美”,找回了“衰退的梦幻”重新“踏上希望之路”。这就是曾经的边草么?我在问自己。

答案是肯定的,一个诗人只有关照“真正的自我”就不会有任何的虚妄、浮躁和矫情。他的真性情、真肝胆、真爱恋,才会“不断的潜入/在下降中清心/在上升中明净。”

 

仔细检查自己

全身不见一个漏洞

奇怪

心是从哪里跑掉的呢

                            ——《心是从哪里跑掉的呢》

击碎眼球之外的东西

诗心

照亮诗意的世界

——长诗《行者》之歌

 

诗人在诗中问自己“心是从哪里跑掉的”,接着他又说“心,击碎眼球之外的东西”。这不就找到了心跑掉的间隙和空间么,那就是诗人自己取的诗集名《还原》。

是的,真正的诗是把自己的灵魂和人格,还原于大自然对自己的雕刻和滋养;把自己的向往和情感,还原于大自然对自己的呼唤和亲爱;把自己的寻觅和付出,还原于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和教诲。只有步入这种理性和哲学、宗教和虔诚、音乐和梦幻的天堂,诗会告诉你,美丽往往与眼泪相守,生命才会愈加显现她圣洁的光芒。

还原自己的一切吧!

让我们和梭罗一道去《林中漫步》,那里确有一个美妙无比的精神圣殿,在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生命的本色。

 

                                              2010.12.5日晨于湘江之滨淡泊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