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科学的发展观编制城乡发展规划

(2008-06-24 15:05: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文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城市规划,尤其是总体规划是事关一座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本,好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建设管理好城市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

一、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规划编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编制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根本原则。

第一,要确定好城乡发展的目标和城镇的定位。城乡的发展目标有很多,比如经济总量、人口密度、生态保护体系、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城镇发展定位就是确定城镇的特色、作用以及发展方向、目标。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长沙中游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各县城、集镇的定位要体现各自的特点与特色。“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就是没有搞好城市定位。没有水的地方想做水景,没有山的地方想建假山,有山的地方想把山推平,有水的地方想把水搞掉。这种城市的定位就完全违背自然、违背了人类发展的本质规律。长沙市的定位除符合国家的要求之外,还要把握几点。一是在湖南省中“一点一线”和“长株潭”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二是作为省会城市,全省的经济、文化、资源、信息、人才的流动和聚散地,它的城市功能和城市辐射作用。三是长沙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楚汉名城、革命圣地、山水洲城,具有独特的湖湘文化特征。

第二,要优化资源配置,确定合理的发展空间。发展空间要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特别是我们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物质资源、产业资源乃至于人才资源,都应在发展空间里充分地发挥和利用。长沙要建设好的湘江滨水区,就必须优化湘江两岸的发展空间,把“山、水、洲”这三个独特的自然资源有机结合,并充分彰显长沙深刻的文化底蕴。

第三、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和有形物态。历史文化是长沙市的灵魂、灵气所在。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要素、哪些遗产、哪些已经形成的物质形态?怎么保护好、传承并延续、再创造?这一点做不好就有可能失去历史文化名城的光彩,就会失去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第四,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规划工作。规划的编制要符合人口、资源、环境保护控制和利用的要求,要重视大自然形成的物质形态。岳麓山是长沙的脊梁,跃进湖等几个湖是长沙的眼睛,湘江是长沙的胸怀,橘子洲是长沙头上的明珠。这些物质形态都应在规划中体现和加以保护,把它的优势发挥得更好,而不是简单去改造它。

第五,要珍惜突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条件。如何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和利用,使长沙具备最具个性、最优秀、最有文化内涵、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和城市风格。这就取决于规划者和建设者的智慧。规划设计师和建设者要运用智慧把突出自然风光和良好的地理条件,把现有的建设基础和资源优质地配置,然后创造出最具有个性、最优秀、最有文化内涵、最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风格。

二、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城市设计

首先,要突出城市设计的表现作用。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环节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城市设计好不好,反映总体规划落实到不到位。城市设计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作为设计主体—城市规划归应该非常透彻深刻地理解总体规划厂表述的内涵,把抽象的总体规划从整体性(整个长沙)、历史性(过去和未来)以及各个局部之间协调构筑、联结点做出科学合理的表述,提出实施总体规划具体操作的思想和意向。

其次,城市设计要体现总体规划。一是要对城市基本性质、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科学、整体布局、发展趋势充分地认识和科学地论证,这是基本要素。过去,设计建设往往刚搞完,就发现有问题。主要就是对城市自身性质、各个要素分析认识不够。二是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形象创造的必由之路。城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综合体,不仅要注重现实性,而且要注重历史性、发展性和科学性。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已经成为长沙发展的共识。城市规划事关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大计,事关国家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要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落实城市规划中,只能“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不能有半点随意性;只能按照规划上项目,不能根据项目改规划;只能号令如一,不能朝令夕改。要加大城市规划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监管体制。

(发表于2004411日《人民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