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修订印发了《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并制定了《保健食品命名指南》。
根据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在保健食品名称中,禁止表达的词义或使用的词语包括:
1,虚假性词义:
如产品中使用化学合成的原料,或只使用部分天然产物成分的,表述为“天然”等字样;
或名称中含有“祖传”,“御制”,“宫廷”,“精致”等溢美之词;
2,夸大性词义:
如:宝,灵,精,强力,特效,全效,奇效,高效,神效等。
3,绝对化词义:
如:最,第一,全面,全方位,特技,顶级,冠级,极致,超凡等等。
4,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
如:厨房,复方,药,医,治疗,消炎,抗炎,活血,祛瘀,止咳,解毒,各种疾病名称等。
5,人名:
包括医学名人;如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
6,地名:
如:中华,华夏,中国等
7,与产品特效没有关联,消费者不一理解的词语。
如:纳米,基因,太空,航空等。
8,庸俗或带有封禁迷信色彩的词语:
如:性,神,仙,神丹等。
9,人体组织,器官,细胞等词语
如:脑,眼,心等。
10,超范围声称产品功能:
如补贴类营养素补充剂不能命名为补血或者改善营养性贫血。
11,其他舞蹈消费者的词语:
如:使用谐音字或者形似字,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解的。
冯言疯语:
国家从来不缺乏政策,缺乏的是执行,监督,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科普,以及老百姓大众的学习。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懂得一点,理性一点,骗子,忽悠,哪里还有生存的空间。问题是:
我们的大众愿意花时间来学习吗?
我们的大众上当受骗之后,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吗?
我们的大众上当受骗之后,会长记性吗?
那些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揭发的品牌和公司,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是我们宽容,还是我们善忘?
我更愿意理解为:
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学了营养可以做什么?
我说:什么都可以做,什么也可能做不了。
他说:那我还不如不学。
我说:不学营养的后果,我很清楚。
他问:那是什么?
我说:那就是不断的被人骗,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