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山.天风--杭州的老城遗韵29

(2012-02-19 12:47:24)
标签:

杭城

环翠楼

鼓楼

分类: 老城遗韵


http://s10/middle/52d3550cgb965a18ee0e9&690
        


吴山  天风            

        -----杭州的老城遗韵29

 

杭州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在重峦镣绕的环抱下,唯有高约百米,绵亘数里的吴山,婉蜒曲折直插城中。登上吴山,杭城“参差十万人家”尽收眼底,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吴山天风”即由此而得名。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九百多 年前东坡先生的临风浩歌牵引着我,去听一听那江湖之间浩翰的天风。

 

翠楼,由大井巷上吴山的一条山道。清代时环翠楼山道上有座山门,山门叫环翠楼,里面有四大金刚,约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与山上诸多庙宇同时被拆毁。再往上去,有过路凉亭供上山者小憩和避雨,该亭原为木结构,现以砖石水泥砌筑而成。

 

鼓楼位于吴山东麓,中山中路和中山南路之间,即五代时吴越钱鏐所筑的朝天门。钱鏐在杭建国,先筑子城,后又筑罗城。南宋建都杭州,称镇海楼,辟御路,为文武百宫每日早朝必经之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在楼上置大钟小鼓,供朝暮报时之用,杭州人俗称它为鼓楼。明清以后,屡建屡毁。现在的鼓楼为近年重建,下为城基,依山而筑。

 

历史上吴山曾经是热闹喧哗的游赏胜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观潮、游览、娱乐、购物、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吴山是杭州民情、民风的汇总之处,到了节假日这里处处是人,各等年龄,各式衣着,或学拳做操,或下棋打牌,或逗鸟闲聊,或爬山健身,活生生一幅民俗风情画卷。登上吴山看古树,在吴山需数人合抱的古樟就有几十棵,枝繁叶茂,古朴苍劲,树龄都有几百年,尤以茗香楼前年逾八百的宋樟最为难得。


 

http://s8/middle/52d3550cgb949e3b1f7a7&690

  

      环翠楼,由大井巷上的一条山道。清代时环翠楼

          山道上有座山门,山门叫环翠楼,里面大金刚,在上

          世纪50年代末与山上诸多庙宇同时被拆毁。再往上去,有过

          路凉亭供上山者小憩和避雨。该亭原为木结构,现以砖石水

          泥砌筑而成。

 

http://s1/middle/52d3550cgb949e44f5a80&690

 

    鼓楼位于吴山东麓,中山中路和中山南路之间,即五代

          时吴越钱鏐所筑的朝天门。钱鏐在杭建国,先筑子城,后又

          筑罗城。南宋建都杭州,称镇海楼,辟御路,为文武百宫每

          日早朝必经之地。明正德年间(1506-1521),在楼上置大钟

          小鼓,供朝暮报时之用,杭州人俗称它为鼓楼。明清以后,

         建屡毁。现在的鼓楼为近年重建,下为城基,依山而筑。

http://s14/middle/52d3550cgb949e4e7deed&690 

               望仙一幢宋代阁楼式仿古建筑,位于吴山鼓楼南侧,

           作为杭州中山南路恢复双面街整治工程入口处的标志物,其

           轻盈秀丽的建筑风貌,与南宋御街上的其它宋式风格建筑相谐

           合一,成为杭城恢复南宋建的新典范。

 

http://s15/middle/52d3550cgb949e7bf9cbe&690

          

              登上吴山看古树,在吴山需数人合抱的古樟就有几十

            ,枝繁叶茂,古朴苍劲,树龄都有几百年,尤以茗香楼前年逾

            八百的宋樟最为难得。


http://s6/middle/52d3550cgb949e8235d85&690

 

          历史上吴山曾经是热闹喧哗的游赏胜地,山上香市,山

       下集市,一年四季来到杭州进香、游览、娱乐、购物、

       办事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云集吴山。

 

http://s2/middle/52d3550cgb949e8b3adc1&690

 

           


紫阳山巅的江湖汇观亭,明代风流才子徐文长的楹联最具画龙点睛之笔,吞吐了湖光山色: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面积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过各层的多个翘角,体现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又设计成飞阁,象征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从而让人联想起了“龙飞凤舞到钱塘”的神话传说,堪称江南第四大名楼。登上山顶,迎风凭栏,极目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霭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三茅观。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在这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使这座山的文化内涵更丰富。药王庙,旧时名惠应庙,始建于北宋汴京,宋室南渡时移所供古神农氏像于杭州,俗称药王庙,至民国时期,药王庙成为杭州中药业药号聚会之所,每年药王菩萨生日,这里都要演戏、烧香、祭祀,盛极一时。

 


http://s12/middle/52d3550cgb949ea3e5e1b&690

 

         吴山是杭州民情、民风的汇总之处,到了节假日这里处处

       是人。各等年龄,各式衣着,或学拳做操,或下棋打牌,或逗鸟闲

       聊,或爬山健身,活生生一幅民俗风情画卷。

 

http://s5/middle/52d3550cgb9737ecab844&690 

http://s10/middle/52d3550cgb949eeae1b39&690


   登上山顶,迎风凭栏,极目远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

   荡漾;东眺市区,高楼广厦,栉比鳞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南观

  钱塘江,波涛滚滚,片片帆影,消失在云水之间;西览群山,松声竹

  韵山峰沉浸在烟云雾霭之中。倘若夜间在此眺望,全城灯光闪烁,与

  天上皓月朗星相争辉,真是山河壮丽,风光无限。

 

http://s7/middle/52d3550cgb949eb51d696&690             


山上看到的这一连片房屋建筑,青石板、粉墙黛瓦、飞檐雕窗、百年老店、民俗小摊,遗迹故居,处处流淌着南宋皇城气息的市井文化。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位于杭城南部景区吴山脚下,距西湖仅数百米,占地13.66公顷,作为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旧城区清河坊历史街区,老巷、旧居、百年老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正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从山顶上看西湖全景,中间三个就是西湖后来形成的三个人工岛,其中最大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右边中间的则是“湖心亭”,在其后面的则是“阮公墩”了。西湖上还有三条堤,右边位于保淑塔下的是“白堤”,左边是“苏堤”,还有一条就是位于雷峰塔边上的“杨公堤”了。看最远处一条银线就是杭州的母亲河钱塘江,可是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钱塘江已经被高楼大厦所遮挡。稍稍往近处看则是在杭州的市河中河上所建的中河高架桥,在高架桥的右前方各位看到有一处绿色的草坪地,那就是太庙遗址公园了。春秋时期,当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惨遭屈杀。吴人怜之,就在此山立祠纪念,建造了一座“伍公庙”。这就是吴山上出现的第一座庙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以后,庙宇、庵堂日益增多,林林总总几乎遍及了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腰,有“吴山七十二庙宇”的传说。

 

吴山有摩崖石刻,而且大多保留了下来,大观仍在,文脉犹存。吴山的林木葱郁,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曲折起伏,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兴衰和演变,吴山积淀了不同时期大量的历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尤以佛教、道教和民间祭拜偶像的庙宇集中而著称,如城隍庙、药王庙、东岳庙、宝成寺等。历来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一个大窗口。

 

落日余辉里,紫气升腾,远山如黛,晴翠接天;乾坤之间,山风肆流;江涛浩荡,湖水映天。怪不得四海为家的苏老夫子,面对着同样的景致钩起他思乡的顽症和人生易逝的飘渺感: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找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http://s16/middle/52d3550cgb949ee0eb9cf&690

 

  从山顶上看西湖全景,中间三个就是西湖后来形成的三个人工

 岛,其中最大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右

 边中间的则是“湖心亭”,在其后面的则是“阮公墩”了。西湖上

 有三条堤,右边位于保淑塔下的是“白堤”,左边是“苏堤”,还有

  一条就是位于雷峰塔边上的“杨公堤”了。

 

http://s14/middle/52d3550cgf3e83aee0cdd&690

   


http://s4/middle/52d3550cg78f1f09392a3&690                              

http://s3/middle/52d3550cgb949f5307bd2&690

                             

http://s5/middle/52d3550cgb949f675cc84&690


http://s16/middle/52d3550cgb9736e6a7d1f&690

   吴山岩山洞泉可觅可寻,摩崖石刻大多保留了下来,吴山大观仍

  在,吴山文脉犹存巍峨峻秀的石林及丰富的摩崖石刻构成了显著特色:

    瑞石洞边有寿、五云深处、碧云天、湖山叠翠、紫竹林、翠薇等字,宝

    成寺侧有仿米芾“第一山”的手迹石刻,还有“紫阳书院”石刻见证了

    杭州著名书院的存在。


http://s15/middle/52d3550cgb973acd1928e&690


http://s8/middle/52d3550cgb949efc479f7&690

 

  落日余辉里,紫气升腾,远山如黛,晴翠接天;乾坤之间,山风肆

    流;江涛浩荡,湖水映天。怪不得四海为家的苏老夫子,面对着同样的

    景致钩起他思乡的顽症和人生易逝的飘渺感: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

    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

 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找旧游处,但

  觅吴山横处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