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反思
(2021-05-14 15:43:50)分类: 教学随笔 |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反思
这单元我们开始学习一些关于中华美德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说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但由于某些原因,我个人觉得我在教 篇文章时,并没 有把这篇文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第一课时,我还是按着以往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课前三分钟,恰好,应该轮到的学生被别的老师叫到办公室去,所以就临时往下推,我让这个学生来谈,他说,老师我没有准备,于是我就引导他,昨天晚上在寝室自习室,校长给他们送去了冰激凌,又和他们谈心,我让他把这件事叙述出来,然后,再谈一下感受,这个孩子竟然没有说出来,然后,我又找其实在寝室住的学生来谈,对昨晚自习发生的事情,有何感想,他们竟然没有什么触动,我感觉这届学生在情感上是非常的麻木的,对于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事情,竟然没有感动之情,一个性情冷漠的人,无论身边的人,为他们做什么事,他或许都不会思考,这件事,于他们有何意义,不去思考,做这件事的人,为什么这么做,他这样做,有什么期待。我感觉到这个学生很难去教育,世上没有什么事能唤醒他们,能激励他们,能没有什么人能引导他们成长,也许,他们不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也行他们很麻木,但无论如何,可以这些学生以内心的冷漠与情感感受力的迟钝。我无法去改变,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拿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去分析,领着他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批学生真是情商智商有些问题的学生,这些特质,都是孩子成长 路的一个巨大障碍。如果家长与老师不注意培养引导,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人生、事业。今天发现了一个可怕真相。
课前三分钟结束之后,我把这一周我们学习任务告知,让学生心里有数,然后,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提示,明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其学习方法。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他走下去看了一眼,爱学习的孩子,还是去预习了,不爱学习的孩子,依然在做假,然后我就简单提问了两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预习的还可以,然后我就问学生,你在预习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问老师,让我出乎意料的,我班竟然有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一个程度好的学生竟然对课下注解的词语,没有理解,别一个程度不好的学生却提出 一个在文章理解上的问题,提出非常 的好,另一个男生,提出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思考,标题写了是二三事,而事实上却写了好几件事,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孩子从形式上思考文章,但从内容上还是没有把握,这也就是我要重点解决的。通过这个提出问题的环节,我可以感觉到,孩子在阅读时,他们是真的思考一些问题,我在以后的教学的过程中,我要重点训练 就是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一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学起知识来会轻松的,对万事万物持怀疑的态度,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这一能力又是特别的重要。
我在讲第二课时时, 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剖析写了哪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我们读出了叶先生具有哪些性格、哪些品质,然后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完品质后,让学生思考叶先生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本课的写作手法。我给学生拓展了一些内容,关于名人的一些婚姻生活,叶圣陶 与胡墨林,闻一多与高孝真、鲁迅与朱安、许广平,季羡林与彭德华、伊姆加德,郭沫若与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群于立忱的故事,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大师,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有帮助,本来我还准备了东汉大儒与子许、文生的故事,北宋时期山东高密侯蒙的故事,引导学生如何去做人,但是时间没有了,我觉得这一节,我教得没有我预想的要好,如果这一课不是在一天内学完的,都是在上午上的,效果可能会好的,不过没事,我在周一讲阅读时,可以进行拓展,在完整的表达我的这些想法,也许学生的预习不到位,耽误了一些时间,也行 ,我要给学生拓宽的知识有些多了,有些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总言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所期待的。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些。老师还是必需得多积累。这样的课,老师上得才会轻松。学生也才会学得多一些。
多些反思,多些改变,然后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