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冷慧
冷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7
  • 关注人气: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帅探险随笔}生死莫斯卡探寻佛国重走心灵之路-1

(2008-05-21 18:31:52)
标签:

宗教

活佛

旱獭

格萨尔王

莫斯卡

玛尼

分类: 冷大帅莫斯卡探险随笔


   有一个地方,它是世外佛国。听说他有世外桃园的美丽,它有无比虔诚的信徒。它是一个动物的天堂!这个地方是我梦中的世界,早已远离了我的想象。它就是莫斯卡!


{冷帅探险随笔}生死莫斯卡探寻佛国重走心灵之路-1

{冷帅探险随笔}生死莫斯卡探寻佛国重走心灵之路-1

起因:
   06年春节前我买了一期《中国国家地理》中间有一篇文章突然间吸引了我这个去过很多藏地的人。书中这样写到:

                        莫斯卡—诗意地栖居

    四川省两州(甘孜、阿坝)三县(丹巴、道孚、金川)交界处的高原牧场莫斯卡,海拔在4000米以上,集高原草甸、雪山、森林、河流、海子于一体,辖1个自然村和5个牧业组。莫斯卡的牧民们在日穹活佛的主持下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古代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条件下,莫斯卡人已经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天堂,无意识地抵达了他们生活历史上最完美的境地。

    从四川省丹巴县丹东乡转向北面的阿洛沟,我们的汽车开始爬高,进入了危险的道路,这是前往莫斯卡牧场的道路,2005年10月14日才通的车。汽车一边走,一边辨认着道路,海拔逐渐升高,植物群落也发生着变化,在3000米附近,是高大的冷杉。到了4000米左右,出现了大片的青冈林,林子不高,约3米左右,挂着苔藓。之后,就来到高原草甸之上,一群黑牦牛一看见汽车,就惊惶逃走。荒野上有许多洞,一个旱獭的脑袋晃了一下,当地人把这些笨头笨脑的动物叫做雪猪。道路上经常有不知名的鸟在前面带路,有一次带路的是一群野鸡,有十几只,跳在我们的车子前面,走了很久才回荒原,藏族司机慢慢地跟着走,没有按喇叭。时常有藏族人骑在马上走下山岗,身上裹着红色氆氇。有一辆摩托车卧倒在路边,爆胎了,藏族摩托车手似乎首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完全不知所措,问我们司机能否帮他补胎。司机说,这种摩托用的是真空胎,他补不了。

    汽车到达了海拔4600米左右的金龙山垭,垭口有一石头,上面放着一块彩色的刻着经文的玛尼石,暗示着我们已经来到某个世界的入口。玛尼石遍布于藏区的大地上,提醒着人们神灵无所不在,它有令人们不敢轻举妄动的作用。莫斯卡是一个高原牧场,大地上分布着雪山、草甸、原始森林、河流、海子(高原小湖泊)等等,海子有21个之多。过了垭口,开始下坡,海拔逐渐下降到4100米左右。荒凉的山坡上忽然出现一片粉红色的风马旗,林立于高岗,如果这里不是地老天荒的莫斯卡,你会以为这是某个艺术家的“大地艺术”。在西藏,各种艺术都通过那个非艺术的目的对众神的感激与敬畏呈现着,虔诚保证了这些作品总是最精彩的,也许诸神同时被无名的艺人们想象为最高的鉴赏者。一场细雨飘忽而过,几十只旱獭从洞里面跳出来,像动画般地蹦跳而舞,唱着无声的歌。几个山包之间的盆地上,莫斯卡村出现了,一条从草原溢出的溪流环绕着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低矮的城堡。有一个老人缓慢地绕着村子的外墙走着,低着头,捻着珠子,仿佛那村子是一个圣地。这个忽然凸起在平坦草甸上的石头村子由一道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高约2米的石头围墙所环绕,围墙刷着白石灰,在上方画着暗红色的边。有条石子路绕墙一周,是村民的转经之路。城堡有4个入口,围墙以内是居民用石头和木料盖成的歪歪斜斜规格不一的房子,房顶用黑色的页岩覆盖,位居中心的金龙寺是最高最好的建筑物。莫斯卡牧场的日穹活佛说,莫斯卡村是一个袖珍的城堡。依坛城形式而建,坛城就是佛教想象中的宇宙秩序,它旋转着,环绕着某个中心呈上升之势。在附近的山包上看,绿色盆地上的莫斯卡村确实是被环绕着的形状,就像一群彼此依偎俯伏在草原中间的暗灰色羊只,围拢着中间的寺院,这个寺院就像一个戴着金色王冠穿着红袍的牧人。经幡飘扬,白云飞渡,草地上躺着牦牛,流着溪水,流水上也安装着转经筒,像水磨一样,整日吱吱哑哑地转动着。

    草地上的石块大都刻着经文或者神像,几只旱獭躺在大门外面的草地上睡觉,你给它们食物的话,它们就笑呵呵地站起来,外来者以为这是人们动物保护意识觉醒的结果,不对,在藏族人看来,旱獭自古就是土地神的宠物。神灵系统在藏区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化身为具体的大地上的万物。与旱獭共同生活的还有猴子、盘羊、马鸡、贝母鸡、藏雪鸡、黑熊、马熊、獐子、小熊猫、猞狸、狼、豺狗以及上百种鸟类,但它们不像旱獭那样可亲近,只是远远地一晃,或者根本杳无踪迹。在夜晚,除了风声、流水声和动物们的高谈阔论,就没有别的声音了。

    金龙寺是一个红教寺庙,它是荒凉草场上牧民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祭坛,也是学校、博物馆和歌剧院,还是牧民们发表言论的地方和社交活动的会所。每到节日,牛场娃都要卷起帐篷赶着牦牛向这个寺院靠拢,从莫斯卡、边耳、巴底、阿科里最远的从道孚县的玉科而来,要走两三天。人们向诸神表达他们的虔诚和感激,狂欢数日之后又重返孤独的草原。藏历一月四日至十五日,念十二字经,期间有6天的晚上演藏戏,演格萨尔王;藏历四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念哑巴经;藏历五月十日至十三日,十一个神山烧烟、转山;十三日至十五日,赛马;藏历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九日,念四种经;六月十日,庆莲花生生日;六月十一日,演格萨尔王(跳布扎),这是全年最大的活动。藏历九月,念七天金刚经;藏历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念三种经,祈福,平安,免灾。更多的不定期的即兴活动是跳锅庄,音乐一响起来,整个村庄就像喝醉了酒似的,东倒西歪地舞蹈起来。每个村民都是舞蹈家,许多人是技艺高超的乐师和演员。但这些角色在他们看来并不比放牧牦牛更高贵,艺术是劳动的另一种形式,这是天然的事情。1983年,莫斯卡自筹经费建立了有40多位业余演员的藏戏团,每年藏历年演出,足迹遍及丹东及金川、小金、道孚等县牧区,如今,这个业余藏戏团的演员增至80多人。莫斯卡登记在册的居民有107户,570人,就是说,百之分十四的人有着杰出的表演才能。再加上喇嘛,他们是传统的文化人,莫斯卡的文化含量相当高。别看这地方远离都市,但他们的文化活动比城市居民要丰富得多。生活和艺术并没有根据专业分类,两者融为一体。那些戏剧、音乐都是寓教于乐的,与佛教的思想有关,惩恶扬善,是非分明,没有大城市那些无聊庸俗的内容。

    历史记载,金龙寺是来自青海果洛的红教活佛青则益西多吉于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主持修建的。这是汉藏结合的建筑,其木工部分是汉地木匠的活计。经堂不大,也就够20多个喇嘛在里面坐上两排。气味浓烈呛人,来自酥油、羊皮和其他东西,暗红色的,也混杂着金色、黄色、绿色和白色。一切都已经被长期地抚摸而像厨房里的器皿那样温暖。你可以躺下坐下,面对诸神的塑像你不会战战兢兢,而是有回到了家里的感觉。红教属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始祖莲花生大师所创立的宗派,俗称“红教”。藏文“宁玛”的意思是“老派”,或“旧译派”,有别于后来其他祖师创立的“新译派”(白教、花教、黄教),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在11世纪时形成宗派体系。它所传承的教法主要是藏传佛教前弘期传译的密法,故称为“旧译派”。红教僧人穿有红边的白袈裟,头上盘着辫子,他们安家立业,娶妻生子。我们走进经堂,立即被浓烈的酥油味熏锝几乎窒息,光来自顶上,阴暗的佛龛上供着佛像和莲花生像。低处的壁画是印刷品,高处的壁画是手工绘制的,显然不是18世纪的遗物。60岁的扎西泽朗在介绍的时候,提起文革,那场革命居然深入到如此遥远而且基本上不通汉语更不说普通话的地方,令我感慨。壁画上的一位神我们没有见过,那是一位上身赤裸的白胡子老者,看上去像是印度人士,扎西泽朗说他是唐太宗。我们很奇怪,后来问了日穹活佛,原来他说的是唐宗杰布,是西藏的鲁班和藏戏的创造者。这是口承文化的特点,许多事情以讹传讹,歪曲了细节,但无损于这里的秩序。

    金龙寺大殿顶层有一根削出坎的圆木梯子通向天窗,窗子周围摆着许多石板,上面是与格萨尔王故事有关的石刻。莫斯卡地区分布着600多块玛尼石刻,其中大约有400多块刻着与格萨尔传说有关的题材。这并非全部,刻玛尼石是莫斯卡的传统,村里有许多石匠,就是修建房子挖地基的时候也能刨出石刻,有的石刻在多年前修建房屋时被盖在屋顶,已经找不到了。老石匠说,目前村里还有十多个刻玛尼石的匠人,但他们已经不会刻格萨尔,只会刻经文了,90年代重刻的部分是请道孚的石匠完成的。据专家说,这些与格萨尔王有关的大规模石刻在国内是首次发现。传说格萨尔王的叔叔(达绒本波晁通)的部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这个部落在莫斯卡的后代现在还有20余户,如叫卓玛、白马热申、洛尔登、扎西多吉、耿秋斯嘉等等。楼上保存的石刻片都是精品,刻得生动有力,令人闪电般地进入那个骑在马上的英雄时代。有一块刻着格萨尔王的爱妃,她的穿着与今天草原上的女人们一致,多彩、繁琐、厚重,但穿在身上却显得轻盈。这些石刻大多被重新涂上了新的彩漆,少数还保留着本色,看得出风格不一,并不是同一个时期刻成的。扎西泽朗说,文革时期,这些石刻被活佛翻过来铺成路面,才没有被毁掉,这倒合了匠人刻制这些石像的本义,本来就是为迷途的人们指示道路的。

    金龙寺目前的主持是日穹活佛。他既是莫斯卡地区精神生活的领袖,也是地方事务的判决者和文化生活的倡导者。他既作为杰出的僧侣引导信徒们未来转世的道路,也要解决当下的地方事务,这与西藏传统的政教合一的传统有关。政教合一不只是布达拉宫的传统,也是西藏地方运转日常生活的基本方式。一个地方宗教领袖其实也就是政治、文化和生活的小领袖,在西藏,一个活佛就是一个大知识分子,精通经文、典籍、医学、文学和艺术。当然,他绝不是书斋里面的知识分子,他必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作用。日穹活佛在莫斯卡领导着文化和风俗,亲自改编并组织藏戏的演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位剧作家,他改编了藏戏《格萨尔》中最后一小节,他也是藏戏团的主要演员之一。同时他也决定在村子的外面修筑厕所。他通过佛教经典解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以及保护环境,他骑着马到远地去念经,也乘坐越野车前往县城出席政府会议。他开设了一个学习藏语的小学校,有22个学生和两个老师,课文就是经书。他规定,凡哪一家的孩子不愿在乡上的汉语小学或村里的藏文学校念书,又不愿集中补习的,家中人死后喇嘛不给念经。他规定,每年藏历十月至十二月人们留守一个人放牧,其他人回村读书学习。并建立了一个藏经楼,收藏着各种经书、藏传佛教理论书籍上万册。藏经楼的底层是印经房,有专门到德格学习过印经技艺的村民担当印经的工作。我听到一个传说,发生土地纠纷的时候,如果活佛在那引起争议的土地上画一条线,争端就平息了。他还规定:在莫斯卡不赌博、不抽烟、不喝酒、不捕不猎、不偷盗、尊老爱幼。如果谁违反了,就要受处罚,处罚用的是传统的“土办法”,例如脱了上衣受活佛的鞭刑,指甲和头发要被剪掉。背上放置带刺的树枝,再压上石头,人人朝他脸上吐口水,自己还要说“我错了”。如果抽烟了,就要嘴里含着有刺的树枝在所有人面前说我错了。犯严重错误的人,如果家里死了人,庙里也不给念经超度。如果态度极好,认错改正,交数百元罚款才可恢复。本地人是终身不许抽烟,就是外出了也不许抽,有一个小伙了去外地打工,愣是不敢抽,担心神灵知道。外地人到莫斯卡也只能在经堂外抽烟,不能在庙里抽。如果两人打架了,打一拳罚一百。前几年有人打死人了,被活佛判罚150头牛,并将凶手驱逐出村。小金县附近的一群赌徒被活佛罚款10万元,用作野生动物的保护基金。如果男的强奸女的,也要罚款,双方乐意的私通(当地称为“钻蓬子”)活佛则不干涉。在莫斯卡,只要两情相悦,自由的性行为是允许的,如果婚前怀孕生子,这个孩子也不会成为年轻人今后婚姻的羁绊。如果认为对方不适合做自己的终身伴侣,随时可以解除双方的关系,孩子跟随母系家族成长,但男方需要负担抚养孩子的一定费用。非婚生的孩子在莫斯卡是不会受到歧视的,按照传统,养父(舅舅)对待非婚生的孩子,甚至会比对自己的亲生子女还好,否则他将得不到妻子及家人、族人的尊重。僧人只有进入寺院的时候才是僧侣,穿起僧衣是喇嘛,脱了僧衣是牧民,在寺院以外,他们过着世俗生活...... 

{冷帅探险随笔}生死莫斯卡探寻佛国重走心灵之路-1



未完---续(后面将讲述一个惊险的探险故事并且附全程探险记录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