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教祖庭天师府

(2022-09-14 16:26:15)
标签:

天师府

手机摄影

分类: 旅游
                                                             道教祖庭天师府

                                                                        童心亦然摄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府位于鹰潭上清镇,临清溪,为张氏历代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赣派建筑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上图为天师鼻祖张道陵的塑像。
道教祖庭天师府

古镇上的这株千年古樟树见证了古镇兴废,许多人在古树下祈福。。
道教祖庭天师府
 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晚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太平军和清军曾在上清激战,镇内建筑损毁严重。直至民国年间大体修复,其面貌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
道教祖庭天师府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图为天师祖庙。
道教祖庭天师府
上清古镇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古街的路面。几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其形如鹅卵,光滑溜圆,扁长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着光,自然和谐,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这些小石头经过成千上万年泸溪河水的冲洗、撞击,棱角尽损,再加上近千年路人的脚底打磨,已是光亮可鉴,行于其上一种极其舒适的感觉从脚底渗到发根,一种古老的足音由远而近,仿佛触摸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古镇中的古老的道教建筑随处可见,走进千年古镇就像来到了道教博物馆。
道教祖庭天师府
 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门前一对抱柱楹联上书: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追求成仙的渴望。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府是从第四代天师开始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原系宋徽宗赵佶赐予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私宅,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由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建于今址,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
道教祖庭天师府
龙虎山天师府,一般称嗣汉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上清镇,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也是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嗣汉天师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府玄坛殿 内含文昌殿 财神殿 救苦殿,财神殿供奉赵公明元帅,关帝圣君陶朱公。玄坛殿为历代天师登坛授箓旧地。
道教祖庭天师府
 法箓局曾为掌管道门公事之公署。这里原来是明初兴建的两个机构:法箓局和提举署。法箓局,正一派的符箓在此制作、盖印,然后对外颁发;提举署,历代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这是天师掌管道教的办公场所。道教祖庭天师府
 明初,太祖朱元璋加赐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永掌天下道教事”,敕命礼部与道教拟定,自此,天下法箓皆出此一家。
道教祖庭天师府

 法箓局正殿三间,分别为斗姥殿、玄母殿、慈航殿。玄母殿联“九天奥妙通三界;玄女良模贯十方”。斗姥殿供奉斗姥元君,西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邸。玄母殿供奉九天玄母,魏华存,妈祖。慈航殿抱柱楹联: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殿内供奉观音大士,左祀何仙姑,有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之说。右祀送子娘娘。
道教祖庭天师府
 二门”敕灵旨“匾额高悬,两侧楹联: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内柱楹联:道教圣地龙盘虎踞千古胜,人间仙境鬼斧神工十分奇。东西两墙有道经和德经。有六尊门神:秦琼,尉迟恭,罗成,程咬金,单雄信等。
道教祖庭天师府
 玉皇殿建于清同治十二年,是天师施道政的地方,门楣上有:道教祖庭。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私邸,江南式院落,两侧楹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门楣:相国仙府。
道教祖庭天师府
青石雕刻,碑高2.30米,宽1.60米,厚0.39米。碑底座高0.95米,长2.5(龟长),宽1.60米,碑额有双龙戏珠纹样,座底为龟形刻样,形象生动,雕工细腻,堪称一绝。碑文阴阳两面共1639字,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奉诏而立,迄今670余年。碑文详尽记述了元代仁靖真人张留孙的家世、生平活动以及皇帝的敕赐等,碑刻署名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宏道元德广化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嗣孙吴全节立石”。
道教祖庭天师府
 龙虎山天师府“私邸门”西侧有一座万法宗坛,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是历代天师奉旨祀神演法之所。“万法宗坛”是道教正一派祖庭的重要标志。《道教要义问答大全》记载:“道教原有四大宗坛,龙虎山天师派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真君派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江南道教事,故三山符箓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之”,可见“万法宗坛”乃是道教正一派的共同宗坛。
道教祖庭天师府
“万法宗坛”坐落在私第西边。正殿为三清殿,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阶前“九龙三脚”焚香大鼎,门前楹联:“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殿内塑有三清、四御、三官、三张(即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共十三尊。
道教祖庭天师府
 三清殿左配殿为真武殿,祀北极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荡魔天尊。
道教祖庭天师府
三清殿右配殿为雷祖殿,雷部正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执掌五雷,扬善惩恶。
道教祖庭天师府
 嗣汉天师府授箓讲经,举行传度授箓科仪的地方,清末以来少有中断。1991年3月,成为台湾和海内外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2019年8月17日上午9点,邱裕松道长在嗣汉天师府天师殿举行了封笔仪式,宋元之后,道士授箓均在天师府举行。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殿”,左侧匾额“道脉永续”、右侧匾额“德配天地”。里面供奉了自祖天师以下的六十三位天师及王长、赵升二位真人。整个殿堂巍峨高大,雕梁画栋,灯火璀璨。宽敞气派,为天师府建筑之最,是道教祖庭举行重大科仪斋醮活动的场所。
道教祖庭天师府
相传狐仙乃一对母女,成精之日遭雷击之厄,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所救。感恩图报,化成美女,助历代天师除瘟疫,灭鼠怪,周济四乡贫民。明永乐年间,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遵兄法旨,立狐仙堂,四时供祀狐仙娘娘。道教祖庭天师府
供奉福禄寿三星和碧霞元君。道教祖庭天师府
 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
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府高大的樟树很多,这七棵700余年历史樟树被称“七星古樟”,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是天师府镇府的宝树。
道教祖庭天师府
那一棵棵参天大树,那是一大片香樟,有几棵竟然是按北斗七星排列。树太高,时间太紧,无暇寻找北斗七星排列的奥妙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