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远道而来,闲暇之余欲睹长城雄姿。我不想糊弄朋友去趟八达岭了事,于是亲自驾车直奔位于古北口的司马台长城——那才是我心目中原汁原味、体现长城魂魄的精华所在。一路上树木凋敝的秃山峻岭如层层起伏的波浪由远及近的缓缓压来。山体裸露青石的嶙峋与冬日清冷、高远的天空冷峻在一起,一种苍凉与悲壮之情在心中升起,在周围的天地间充盈。朋友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沉浸于耳边的讲述,迫不及待地渴望眼前的山峰中出现的奇迹。终于,在瞬间的开朗处,我们看到了司马台长城,在陡峭的山峰之巅。很快,它又消失了,如昙花一现。还未参观,朋友已经是连连感谢,表示此行不虚。结果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司马台长城正在维修,禁止参观。与当地农民再一细打听,结果是万万令我们想不到的:司马台长城已经被卖了!朋友惊得半天才轻声地问:“长城也是可以卖的吗?!”
据说,是中青旅花了N个亿将司马台长城买了!
事实是否如此,我,不得而知;对于朋友的惊悸质问,我想,是否可以解释如下:
1、司马台长城虽然体现了明长城的原貌,虽然其险、其势、其味、其历史价值堪比八达岭长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毕竟位置远离京城近二百公里。八达岭长城自然是近水楼台,况且对于旅程匆匆、或许就此别过并将成为永恒记忆的大众游客来说,八达岭就已经足以了。君不见每日人流攒动的八达岭长城简直就是人的长城。相比之下,司马台长城的门票收入应该是相形见绌。或许之所以保留至今的原汁原味背后是无奈的尴尬,因为没钱去修。既然有人愿意出钱一次性买断,何不一劳永逸,省心省力!
2、中青旅近些年经营有方,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早已是上市公司,财大气粗。能够独具慧眼的打司马台长城的主意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时下什么都讲究做深、做大、做高端。餐饮有连锁,娱乐有会馆,金卡、定制、会员是身份。同样,品茶有品茶的道,品长城有品长城的味。为什么不能在京城周围的长城里挑一段独具特色的打造成一个精品长城文化。尤其对于本身就是靠旅游起家的中青旅就更是轻车熟路。这个点子不但出得奇,而且绝对是大手笔、大谋略、大气魄。这其中蕴含的商机巨大。
3、司马台长城的归属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想应该是所在属地管理,否则这单生意不会如此轻易与无声无息。成绩为什么不让大家都知道呢?只能说这笔交易有些不太好说。一个有权想卖挣些钱,一个有钱想买玩儿点新鲜的;长城不是“我”家的,放在手中钱挣不多,麻烦不少,是个累赘;长城到了“我”手就是印钞机!花些小钱就可办大事。不好明说的是长城不能说卖!不应该由“谁”决定说卖。
4、据说当地的农民也承受了大明皇帝遗产的恩泽,每家都收到“买断费”百万元以上。管他娘的谁买,眼前手上的人民币是实实在在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吗!历史上长城没准儿已经卖过多少次了呢!“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代人就说一代人的事。交换的代价不得而知,或许也就是暂时远离曾经近在身边并以此盈利的那个“传奇”了。
我也想问问朋友们:长城能卖吗?长城不应该是国家的吗?长城是某个县、某个村的吗?长城不是世界文化遗产吗?按说长城应该是全中国人民的,是全世界人民的,怎么就卖了?莫非真像北京老话儿说的:有钱就能买前门楼子了?!皇上在位时有钱你买不了,现在莫非有钱就能买颐和园了?!由此我想到了那些白吃着国家资源挣着“黑钱”的煤老板们;那些通过“潜规则”廉价攫取本应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资源而挣得盆满钵满的奸商们。奸商们固然可恨,更可恨的或许还有其他的人们……
但愿我听到的只是个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