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接连两晚半夜都哭起来。昨晚喊着:“这是我的凳子。”哭着喊着就醒了过来,要求我抱
他。紧紧抱起他,我不断的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安慰他,让他不要害怕,询问他是否做梦了?透着窗外的微光,看见林林睁着眼睛,一会儿用手箍着我的脖子,头枕在我的肩膀上。一副让人心疼的样子。问他饿不饿,想不想喝奶?林林轻轻地说了声“想”,双手把我脖子箍的更紧了。
抱他到客厅沙发上,他就那样可怜兮兮的窝在靠垫里。喝了几口奶,询问他:
“刚才你说梦话咯,喊着‘这是我的凳子’。”
“莫*兴老是会抢我的凳子的。”
“那你跟他说这是你的凳子。”
“说了他还是会抢。”
“那你是不是就不开心了?”
“恩。”
“在幼儿园还有别的不开心的事吗?”
“有。”这是宝贝第一次这样回答,以前每天放学问他在幼儿园开不开心,他的回答都是开心。林林还是属于那种会藏点心思的小孩。虽然一玩起来就忘了,但还是会藏在他心里。我想我应该鼓励他说出来。
“还有不开心的事呀?说给妈妈听听是什么不开心的事。”
“吴*楚会推我的,我叫他不要推,他还是推我。”
“那你就去跟刘老师说。”
“老师说过小朋友不能打架的。”
“那下次他再推你,你就推他,莫*兴抢你凳子,你就抢回来。”
“那他又会推我的。”
“那你再推他,直到他不敢推你为止。”
林林还是喃喃的说“他还会推我的。”他似乎心存害怕,不愿接受我所说的。
“林林,我们应该做个讲道理的小朋友,但是,如果有小朋友打你欺负你,他不讲道理的时候,你也不用跟他讲道理,你就打回来,直到他不敢再打你推你,知道吗?有爸爸妈妈在,你不用害怕。”
从林林很小的时候,与小朋友玩耍遇到抢玩具争滑梯等等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教他要做个讲道理的孩子,要谦让,要友好相处。往往林林就没有玩具玩了,玩滑梯的时候常被挤在一边,别的小孩你推我挤的玩着。于是在这方面林林变的比较胆小怕事,让我真着急。我不知道为什么善意的教导却让孩子变成了现在这样?作为母亲,我应该好好反省自己这样的教育是否合适?虽然我们可以找老师找家长解决小孩子间问题,但是,小鸡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母鸡的翅膀底下。我不仅担心他现在被欺负,更担心对他的人生的影响。
2、3岁甚至4、5岁的小孩子,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多以肢体语言进行。你教一个2、3岁的小孩
跟另一个2、3岁的小孩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是根本行不通的。除非有大人在身边,很多时候“讲道理”是良好又有效的办法,但是,那也是因为小孩子接受的是大人跟他讲的“道理”。
要告诉小孩子,在没有大人在他身边的时候,应该一贯的与小朋友友善相处,但更要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学会自我保护,争取自己的权益。受了别人的打,你就勇敢的冲上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