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随笔生活感悟文化 |
分类: 棋子随笔 |
《寻常》
一
整个上午阳光和云彩一直是纠结的关系,与往日不同,这次是云彩看上去略占上风。坐在窗前,令我想到了《荷塘月色》中形容月光的句子: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午时,刚要适应这暧昧的天色,哪承想万道利剑般的光芒就破空而来,让人猝不及防。我从未见识过这等恣意、任性的阳光,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只听窗玻璃“噼啪”作响,打得人眼睑生疼。我的脑海里忽然就跳出一句话:窗前的阳光那样浓烈,像是一场记忆中的大雨。此时此刻,除了密不透风、藏身无处的大雨,我还真想不出更恰切的比喻。这个句子一写出来我便块垒尽释,万分欢喜。恕我孤陋,用大雨来形容阳光,不知我是不是第一个敢于这样修辞的人。
平白地又想到了苏轼为王安石改诗的故事。“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不将苏东坡贬去合浦,他怎么会见识到明月鸟和黄狗虫呢。大雨似的阳光,或是我的窗前独有吧。
二
半月前由于腰疼急性发作,连日里我只得平躺在床,行动失去了自由。在这不得已的悠闲之中,忽然觅得了一句诗的好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少年时轻裘快马,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自然不入法眼。可是三十年过去了,我在这个抱病的上午理解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真妙。一个人,自来处来,到去处去,行便行,止即止,只听从内心的召唤,不是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扮醉自贵,也不是柳三变“奉旨填词”的放浪邀名,什么名缰利锁的捆绑,什么爱恨情仇的纠缠,统统不见,归与不归,不必问谁。苍岩如幛,美;白鹭翩跹,美;桃花缤纷,美;鳜鱼洄游,美;竹笠蓑衣,美;斜风细雨,美……这所有的美都不足留恋,一颗无羁自主的心才是根由!
这一个“须”字,道出了归隐的最高境界。我于斗室病榻,一遍遍默诵,自觉脱胎换骨,心逸神飞。
三
天气转凉之后,公交车的空调还没有开,有人就喜欢自带坐垫乘车。那天早晨我刚登上20路车,就听见司机帮着一位大姐打电话。从西外环口到周通,应该有十多辆车跑这个线路,要找到一个小小的坐垫,我并不抱乐观的态度。她们挨个儿打过去,总算是联系到了大姐昨天丢坐垫的那班车。听着电话里司机告诉大姐坐垫保存得很好,我的一颗心这才踏实下来。我为大姐高兴,为司机高兴,为那辆车上的乘客高兴,更为我生活的这座小城高兴。
每天上班我喜欢在干马桥头换乘18路车。滏阳河玉带波光,蜿蜒而过。河两岸花木相间,四季常青。站台的对面绿草如茵,杨柳拂堤,有小亭一座,曲径幽回,还有一排夜间会点亮的钢塑,状如征帆,隐隐地透出北方城市少有的灵秀水韵。等车赏景,不急不燥,于熙攘市声中,理出了我每天早晨的修心时间。
四
这里是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在河北举办的一个教育分享营活动。
课间,从21楼会议大厅的落地窗俯瞰,翔在空中的鸽群就像一朵随风飞舞、自由开合的花。花瓣时密时疏,或扁或圆,在稀薄的阳光里变幻多端。当鸽群从楼宇间掠过,因为背着阳光的缘故,就像是昙花开在夜里,稍纵即逝。当鸽群穿越灰绿色的树丛,翅膀被阳光染成柔和的白色,更像是海面上随波翻卷的浪花。随着鸽群巡回起舞,我仿佛听到一支旋律悠扬的小提琴曲,在微风中起转承合,不绝如缕。这精灵一般的鸽子,音符一样,欢快跳跃,永不停歇。在这个寻常的上午,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一群鸽子,更逍遥自在,更令人羡慕。有了它们,石家庄的霾在远处都幻出一层朦胧的美了。
五
近日读到老年大学学员的文章《“大”字也有老少》。一口气读下来,禁不住又重读一遍。一件小孙女为老奶奶开厕所门的平常事,让作者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童真、慈祥、孝道、和睦以及爱的传承,一样样跃然纸上。如果作者没有一颗对生活的珍爱之心,是写不出这些洋溢着爱和欢乐的文字的。从90岁的婆婆和不满两周岁的小孙女来推断,作者应该在六十岁上下的年龄吧,而她所拥有的发现并记录生活细节的能力,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丧失殆尽了。
细碎庸常的生活,有人过得粗俗麻木,也有人过得精美欢喜,秘密就在这不起眼的寻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