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瑾:还我最后的真实

(2011-10-26 09:31:04)
标签:

原创随笔

生命

历史

秋瑾

真实

文化

分类: 棋子随笔

 

http://s12/middle/52cb3fachb029a2daf89b&690
     

             《秋瑾:还我最后的真实》 作者:天赋棋子

   

秋瑾是坐等在大通学堂束手就擒还是也曾逃避?

秋瑾赴刑时间是凌晨还是上午?

秋瑾究竟有没有最后的家书?

《辛亥革命》的演绎代表了一贯的说法,但是我因为读到过其他的版本,便想通过与诸君探讨,来还给秋瑾最后的真实。

几年前偶读《庐隐文集》,其中有一篇《秋风秋雨愁煞人》,写的即是一名女子到湖边凭吊秋瑾。而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恰是她的表妹凌峰。据凌峰记述,秋瑾最后的情景当是如此:

我正坐在窗下,凄影独吊,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神色露着张惶,急将桌上洋灯吹灭低声道:“凌妹真险,请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前来,”我莫名其妙地张慌着!带她冒雨走过花园的石子路,向北转,已看见竹篱外的后门了。我开了后门,把她送出去,连忙关上跑到屋里,还不曾坐稳,已听见前面门口有人打门!我勉强镇定了,看看房里母亲,已经睡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壁上的时计正指着十点。看门的老王进来说:外面有两个侦探要见老爷,我回他老爷没在家,他说刚才仿佛看见一个女人进了咱们的家门,那是一个革命党,如果在这里,须立刻把她交出来,不然咱们都得受连累。我道:“你告诉他并没有人进来,也许他看错了,不信请他进来搜好了……”

我背着人悄悄将适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禁叹道:“你姑爹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傲,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哎!若果有什么意外发生怎么办,”说着不禁垂下泪来……十二点多我的父亲回来了,听知这消息也是一夜担心,昨夜风雨中不知她躲在什么地方去?

由上可知,秋瑾并非一心一意专等在大通学堂被逮捕的,她做了逃脱的努力。之所以没能成功,可能是太晚了,敌人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了。下面更有秋瑾的狱中书信作证:

 “舅父母大人尊前: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仓遑奔驰,满拟即乘晚车北去引避,不料官网密密,卒陷其中,甫到车站,已遭逮捕,虽未经宣布罪状,而前途凶多吉少,则可预臆也。但甥幼孤露,命运厄蹇,又际国家多事,满目疮痍,危神州之陆沉,何惜性命!以身许国甥志早决矣。虽刀踞斧钺之加,不变斯衷,念皇皇华胄,又摧残于腥膻之满人手中,谁能不冲发裂眦,以求涤雪光复耶?甥不揣愚鄙,窃慕良玉木兰之高行,妄思有以报国,乃不幸而终罹法网,此亦命也。但望革命克成,虽死犹生,又复何憾?唯夙蒙舅父母爱怜,时予训迪,得有今日,罔极深恩,未报万一,一旦溘逝,未免遗恨耳!别矣!别矣!临楮凄惶,不知所云。肃叩,福安!甥女秋瑾再拜。”

由此信可知,秋瑾的被捕地点实为车站,非大通学堂矣。另外,这封信即是秋瑾最后的家书了,因为父母不在人世,写给养育她的舅父舅母也很正常。信中我们可以读出“哀家国之痛”的惋惜之情,可以读出 “拼却十万头颅血,势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可以读出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我们由此可知,秋瑾最后的心中,并非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能跃马提刀上阵杀敌的遗憾和忧愁,她象泰山一样傲然挺立到生命的最后。这封信应看作是女侠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丰富的声音了。

引文: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栏的空隙处,看一看,并且时间不得过五分钟。秋瑾的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突出,下分惨厉可怕,她舅父从铁栏里伸进手来,握住她那铁镣锒铛的手,禁不住流下泪来。秋瑾怔怔凝注他的脸,眼睛里的血,一行行流在两颊上,她惨笑,她摇头!她凄厉地说:“舅舅保重!”她的心已碎了,她晕然地倒在地下,她舅父在外面顿足痛哭,而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狱吏将他带出去。

从文中可以推断,自秋瑾被捕到行刑大约有十天左右的时间,并非即捕即杀,那么行刑的时间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清晨吗?就象鲁迅《药》里描写的那样?

非也。接着看引文:

到了第二天十点钟的时候,道路上人忙马乱,卫队一行行过去,荷枪实弹的兵士,也是一队队过去,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几辆囚车,载着许多青年英豪去士,向刑人场去。最后一辆车上,便是那女英雄秋瑾。最后的囚车的女英雄出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这真是破天荒的新闻!”

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在刑人场上。秋瑾的尸骸,由她舅父装殓后,便停在普救寺里。

由此可见,秋瑾赴刑当日并不是她一个人,而她也不是趁着黎明夜色偷偷处死的。她是在上午十点被押赴刑场,而且还允许人们观看。只可惜那时人们觉悟太低了,就象《药》里的华老栓一样,并没有被血淋淋的事实惊醒,摇摇头,能说一声“可怜”就算是不错的了。

这便是我了解到了英雄秋瑾的最后时日,不知能否为秋瑾研究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庐隐文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印刷,诸君可查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悲欣交集
后一篇:惜  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