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爸爸,请别走得太远

(2016-01-11 11:37:14)
标签:

唐高平

教育

文化

分类: 话教育

不久观察了一次家长会参加会议的家长情况,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参加家长的家长绝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少部分是妈妈,极少部分是爸爸。同时在观察早上送孩子上学的情况也发现,送孩子上学的也基本上是爷爷奶奶,几乎看不到送孩子上学的爸爸。这是现代中国的普遍现象,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

这一现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犹如湖南卫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所反映出的严重的父教缺失,同时也感受到亲情缺失。

父母的呵护和心理抚慰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支柱,孩子缺少与父母沟通,得不到完整的亲情教育,孩子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日而久之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和性格上的扭曲。

缺少亲情的孩子往往出现在行为上程度各异的失范或越轨现象,表现为怯弱、恐惧、空虚、性格孤僻、不安全感、自卑、焦虑、偏激、自私自利、不合群、社交障碍、语言障碍,自卑懦弱,缺乏爱心、不爱学习、乃至发展到脾气暴躁、行为怪僻、逆反心理、暴力倾向、人格障碍等种种弊端。

特别是农村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丢在了爷爷奶奶身边,孩子长年不能与自己的父母见面,更不要说心灵的交流了,他们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们思念父母,渴望得到父爱、母爱,渴望亲情,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父母能够在身边照顾他。同时,他们又难以与祖辈沟通,家庭人际关系疏远,情感淡漠,缺乏情感互动,这使他们的心灵空间狭小,经常觉得孤独无援,学习上缺少自信;祖辈或亲戚等监护人对他们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满足,缺乏正确的亲情关爱,而这种隔代的交流就更有难度,从小孩子就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交流沟通,养成一种怪癖,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好逸恶劳,这不但造成了他们生活上的奢侈浪费,更使得他们对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视而不见,毫无感恩之心,报恩之念,造成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在现代家庭中父母感觉与孩子交流太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家里配备电脑、给孩子买上手机,于是孩子就整天也实现了人机对话,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孩子与其他人相约自杀,这些现象在现在这种亲情缺失的社会也会将不在是个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陪伴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爱孩子,不在于给孩子多少物质的东西,抽时间多陪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然而很多的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一周的时间里最多只有在周末与父母在一起,而在这很少的时间里,父母或许还一直在进行人机对话,而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少工作繁忙的父母,一周里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一两天,甚至更少。用好这极其宝贵的亲子时间,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尤为重要。

 父爱长时间、经常性的缺席,对孩子未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在亲子交流中,父亲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与社会责任,偏重于对孩子坚毅、果敢、顽强的性格培养。在充满女性气息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聪明、用功、敏感,但是,走出爸爸关切的视野,离开爸爸的引领,远离了游泳、滑雪、爬山、远足、野外穿越等男子汉的游戏,很可能不容易养成独立、坚忍、责任意识和迎接挑战、战胜苦难的意志品质。这样长大的孩子们,岂能担当大任。

 父亲的家庭角色不可替代,在成为父亲前就要做好准备,忙碌不是借口,而家庭教育的原则性问题父母应该一致。

爸爸,请别走得太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