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共同体2010年十大目标
(2009-12-31 15:38:23)
标签:
教育中国名校共同体北川中学唐高平 |
分类: 教育新闻 |
中国名校共同体2010年十大目标
一、促进成员校“冒尖”,成为真正的“名校”。
第二届中国名校共同体的首要工作是继续促进共同体成员校高效课堂的开展和高效课堂模式的生成、巩固。
由于共同体各校加入时间的先后不同,对课改的认识程度不同,推进手段不同,因此课堂所呈现出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如何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今后,我们将研究针对性解决方案,对某些特殊学校实施特殊帮扶,引导成员校之间加强交流、互动。
同时,第二届中国名校共同体将从“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上,帮助和辅导会员校,如何创造和构建教室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等,极力促进各成员校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课改名校。
二、尽快出台高效课堂“行业标准”。
在第一届中国名校共同体的努力工作下,各成员校在打造高效课堂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堂成绩显著,课堂模式打造渐趋成型。
但如何更有效地推广高效课堂的先进成果,实现共同体更大的课改责任,我们将组织各成员校,分别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课改,研究出台“行业标准”。
三、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
2010年,我们将全力推进与国内著名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聘请一批确实有课改建树的学者担任研究员,并尽力把会员校发展成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基地和师范学生的实习基地。
四、实现资源整合,继续助推名校长的成长。
中国名校共同体拥有巨大的有效资源,除中国教师报外,我们还计划加深与中国教育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尝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与各专业教育媒体合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全力助推学校、校长、教师们的成长,做好名师、名校长、名校三篇文章。
五、策划出版“名校长与教学模式”丛书
“名师与名课”同步出版,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实践与理念”的“附体”,把高效课堂牢牢锲入当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中。
六、继续完善课堂环节和技术操作的研究和培训。
重点研究“导学案”(预习提纲、课堂指南),落实高效课堂所倡导的“超市”和“狂欢”,围绕“自主”和“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出系列化高效课堂培训课程,将高效课堂培训做精做细。计划中已经有高效课堂下的班主任专题培训、学科主任专题培训、年级主任专题培训、教研室主任专题培训、业务校长专题培训等。同时,高效课堂三环节、四步培训模式等也将进一步优化、做精。
七、探索“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成立“个人俱乐部”。
高效课堂注重课改的“田野研究”,要求教师能够发现问题,学会揪住问题“捻针尖”,“入木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谋发展”,因此,来自课堂的小课题研究就显得相当富有意义,这样的研究散发着泥土味道,鲜活而有生动,我们建议每位教师要敢于承担一个课题,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研引导到问题研究中来。同时,对于那些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老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建议学校要敢于成立教师个人俱乐部,并努力促成教师个人俱乐部和学生社团的“联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社团发展的“源头”问题。
八、开发班本、组本、个人课程。
课堂改革必然要走入课程改革上来。课程的改革一直是个难题,难就难在入口和如何实施上,作为课堂的载体,我们建议要继续发扬共同体课改的精神,百折不挠,敢于创新,继续引领中国教育的变革。班本课程怎样搞?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思路,希望大家去尝试,如先从班名开始,比如鲁迅班,那这个班的班本研究就是研究鲁迅,而组本呢,则按照鲁迅不同的体裁进行研究,个人则研究鲁迅具体的作品。
九、继续办好全国高效课堂课堂大赛和市场培训。
在2009年开展成员校内部最佳课堂评选活动的基础上,2010年,我们要面向全国举办全国高效课堂大赛。并把课堂素材开发成产品,借此推出一大批高效课堂“自己的名师”。
下一步,我们要着重研究发挥几大基地的培训功能,并计划要在北京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面向全国推广我们的高效课堂。
十、继续做好杂志、网站、学习交流材料等的编辑。
作为中国名校共同体自己的媒体,2009年《解读高效课堂》视频杂志和原创高效课堂网站在宣传共同体、宣传成员校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以资料汇编形式印制的高效课堂学习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成员校、宣传共同体、宣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杂志和网站的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网站,做好视频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也希望各成员校多提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