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自主招生
(2009-09-15 11:12:35)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四只猴子一起参加一次比赛,他们需要翻过一座山,去摘三个西瓜,看谁摘到最大的西瓜,没有摘到西瓜的将被淘汰。比赛之前,一个老猴子就教它们怎么翻山越岭技巧,告诉他们应该走那条路,他们哪些地方有陷阱,教他们怎样可以绕开障碍。。。。。。
大家可以想象的结果是有三只猴子分别摘到了西瓜,给他们的奖励是他们可以自己拥有和处理这西瓜,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来了:猴子们拿着西瓜,竟不知道怎么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西瓜。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有个猴子终于试着用手敲着西瓜,其他的猴子看到之后,也纷纷仿效起来,有的用石头,有的用棍子轻轻的敲西瓜。西瓜就这样被他们玩着,偶尔也会给他们到来快乐,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腻了,也饿了,他们感觉西瓜和他们以前吃的水果有相似的地方,试着去吃,但一下子吃掉一个西瓜是不可能的,有一子猴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就狠狠的将西瓜扔在地上,结果西瓜被甩破了,里面露出鲜红的西瓜肉,黑色的西瓜籽,流出了西瓜水,其他几只猴子围了上来,有的抓西瓜籽吃,有的吃西瓜肉,有的和西瓜水。。。。。。
上面的笑话很像今天的应试教育,而那只老猴子很像今天的老师,它试图把这座山的地图,甚至每一处景致装进每一个猴子的脑海里,让他们能够很好的绕开障碍,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正因为西瓜这种奖励的有限性,导致了他们激烈的竞争,以至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怎么翻过山摘到西瓜,最后在享用自己的成果时,很自然的会出现这样让人心痛的笑话。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帮不满足现状的教育家,大张旗鼓的提出要对教育进行改革,素质教育就是他们一个响亮的口号,他们声称要将“会切西瓜,会吃西瓜”也纳入到考试的评价体系里面来,有的猴子觉得自己应该吃那个大西瓜,因为他能最快的摘到西瓜,会切西瓜的猴子认为自己该吃那个大的,因为切西瓜是吃的基础,把西瓜给只会摘西瓜的猴子是一种浪费,而会吃西瓜的猴子觉得自己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它才是大西瓜的主人。。。。。。
有人说这很简单,把摘,切和吃西瓜的本领都教给他们,可遗憾的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可能在很有限的时间内,把很多本领都教给学生。又有人说建立一个很好的评价体系,把摘,切和吃西瓜的本领的水平分别量化出来,再对每个猴子进行评比,决定谁吃大西瓜。可当今的中国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关系社会,今年的暴露出来的重庆市民族身份造假,广东省的国籍身份造假以及吉林省高考考场作弊或许只是今天高考徇私舞弊众多手段,众多现象的几个突出的个案而已。由此可知,为了这永远都是有限资源的好大学的争夺,更明确的说,就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追求,我们的国民可以很轻易地越过道德的界限,甚至违反法律的规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获得哪怕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在仅凭高考分数这样单调的评价标准,都会引出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可以试想,要是现在把“会切西瓜,会吃西瓜”等更多的标准纳入评价体系,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担心:“公平”这一词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消失。
现在看到这么多学校都开始自主招生,想到教育系统只是一个整个社会的一个部门而已,在当今社会,它不可能独善其身,同时在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这么大的今天,我只期望自主招生的比例现在不要太高,要招的话,一定要公开所有信息,甚至包括家庭的信息。
摘西瓜,切西瓜,吃西瓜等等他们之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是在目的和要求不一样罢了,而且他们之前有效的融合才是教育之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