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楼梦〉里确实有不少,前后照应之处,往往前面看上去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对后面情节的发展起了一点暗示的作用。有些人说曹雪芹写书没这么累,是吗,真的是吗?
第五回里秦可卿淡淡的一句“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
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果然在第七回里她的兄弟秦钟真的出来了。第十三回秦可卿在凤姐梦中所说“见不日一件非常之喜事”果然不久就传来元春成为妃子的消息。二十三回末尾,二十四回初香菱淡淡一句“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果然又在二十五回里形成了大的情节流动,使得凤姐说出“既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的话。同一回里贾芸的舅舅说“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里的老四,
骑着大叫驴,
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谁是三房里的老四?根据后面的情节发展,我们是可以看到他所指的就是贾芹。刘姥姥二次进府时府中失火,书里写道“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再联系刘姥姥说的贾府的祸端是“大火烧了毛毛虫”,再看看书里的第七十五回里甄家出事,我们就可以到四十回又是一个伏笔,这场政治上的大火正是从东南方向的甄家烧到贾府的。后来他们起牙牌令,林妹妹看似不经心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抱”又在后来引起宝钗对她的规劝。二十七回里小红无意间见到司棋从山洞里走出来的细节又是对七十回里她与表哥在山洞后偷情的一个伏笔。四十九回宝玉看见的红梅又成为后来李纨说的“我才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
,我不理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情节。众人联诗作者看似无意写道“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却不想就是这个镯子引发了后来坠儿小窃的事,从而又有了晴雯把她赶出的事。后来五十五回里作者写到“凤姐小月了”,这一句我曾一度不曾注意过,但是后来读到六十一回末尾平儿说的“好不容易怀了一个哥,六七个月还掉了”才觉得奇怪,什么时候她怀孕了怎么书里没写过。后来查了词典,才知道“小月”即“小产”也即“难产”,一切也就见怪不怪了。五十三回里作者无意的一句“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果然成为五十五回探春说的“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的话。还有第六十回里的“玫瑰露事件”,如果你仔细的找是完全可以在前面也就是三十四回里找到“玫瑰清露”三个字的,恐怕作者不是随意写出这个名字的,也是暗示的意思。宝玉生日的当晚,袭人对他说从平儿那里抢了一罐子酒,第二天醒来又借晴雯只口对平儿说"告诉不得你.昨儿夜里热闹非常,连往日老太太,太太带着众人顽也不及昨儿这一顽.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
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从而使平儿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来.也不请我, 还说着给我听,
气我."这又是一个前后照应。种种的一切都可以看出作者有时看着是随意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在为后来的情节起铺垫作用的。我说的也只是在前八十回里的,在八十回后,相信作者的这种写法会更加明显。
秦可卿死后她用的那个“坏了事的忠义老千王”的棺木,那时贾政劝贾珍那棺木“非常人可享”,相信他们家的这个行径必然会引起皇上的追究。而在七十五回开头婆子们说的“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
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这样私藏犯家的赃物也必成为一条大罪,而这在七十六回也有暗示,就是“佩凤道‘爷说早饭在外头吃,请奶奶自己吃罢.’尤氏问道‘今日外头有谁?’
佩凤道‘听见说外头有两个南京新来的,倒不知是谁.’”,其实他们所指的就是甄家。林妹妹在二十二回无意中说的“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也应该是对她命运的一个暗示。而后来探春说的“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也是对她后来命运的暗示。关于探春,无疑的她的那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成为她结局的一个暗示。李纨无意说的那句“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
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也的确有可能暗示了凤姐后来确实和平儿的身份颠倒了。
总之一句话,认为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不需要多动脑的想法是必定不合适的,红楼梦
里的这种“草灰伏线,绵延千里”的写法,确实是存在的,是不容我们大家否定的。读红楼就该细读,该前后照应的看,至少我认为就是该这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