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及劳技等3+N项目”实施方案
(2010-03-03 21:32:31)
标签:
校园 |
分类: 课程改革 |
中心镇小学
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及劳技等3+N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及劳技等3+N项目”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科技或劳技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基本内容
通过学校组织课内外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以及科技、劳动技能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2月—4月为启动准备及试验阶段。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项目,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4月至7月实施完善阶段。按照教育局相应的认定标准,完善学校3+N项目,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实施办法,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为全面实施阶段。根据第一学期的试验,在获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全面实施3+N工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特色。
四、实施办法
1、开齐、上好体艺类课程。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体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严禁挤占上述课程时间。
2、实施对象和时间:本期开始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3+N项目。每周的具体开展时间为:每周星期二下午第2-3节课。
3、建立3+N项目菜单。学校根据教育部的2+1项目实施方案和本校的物质资源、师资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程校本化的再开发,建立学校项目菜单,制定好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内容体系。每位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菜单自主选择基中一项作为每学期3+N项目的活动内容,参加学校的相应兴趣组或兴趣班来发展自己的相应技能。
4、教师全员参与。坚持“自我培养”的原则,以专职体育、艺术、科技、劳技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全员参与3+N项目活动指导。
5、安排好“3+N”周活动表。学校根据学生的“3+N”项目选择,充分利用相应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同时考虑好因天气变化而致室外项目移至室内的应对办法,确保项目不因天气变化而停止。
6、积极创建3+N项目特色学校。树立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将3+N项目纳入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利用体系之中,建立校级音、体、美、科技等特色团队1-2个,积极参加县及以上部门组织的比赛和展示活动。
7、把握认定标准,促进3+N项目技能达标。
(1)参照教育局的认定办法制定项目达标认定方案,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达标认定、复评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加兴趣,每期末将学生的达标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学籍档案(学生成长记录册)。
(2)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社会文体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获得项目认定。
五、强化领导,真抓实干。
全校领导及教职工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真抓实干,结果上注重实效,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确保3+N项目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
附:3+N领导小组
组
副组长:戴家明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