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下的繁荣——中国家具品牌之殇

标签:
谢国良壹零壹度中小企业品牌中小企业营销品牌创新家具品牌策划 |
分类: 机构官方言论 |
--------------------------------------------------------------------------------------
在有些人的眼里,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或者商标而已;
在有些人的眼里,抄袭、模仿或者山寨就是创新的定义;
在有些人的眼里,真正的品牌就是想方设法把自己贴上“洋品牌”的标签。
这就是中国家具产业的行业现状,我们必须用最严肃的态度来还原这一事实。
--------------------------------------------------------------------------------------
这些年,在做家具品牌战略咨询时,业界朋友及经营者们总会和我们探讨交流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家具品牌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
诚然,这是一个关乎企业命运与品牌前途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令很多经营者迷茫与困惑的问题。
我们认为,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并认清本质才是答案的意义所在。否则,所谓的答案并无现实的意义。
对品牌的漠视
品牌之所以区别产品,在于品牌具有独特的情感价值。
产品是有形的,品牌是无形的,情感是迷人的。将迷人的情感注入无形的品牌,品牌便是多姿多彩;将多姿多彩的品牌附加于有形的产品,产品便风光无限。
然而,国内的很多家具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习惯性地享受在产品设计风格的抄袭、模仿及山寨当中。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及代价换取最丰厚的商业利润,这一看似精明的商业智慧,却直接把创新的源动力扼杀在襁褓之中。
在国际家具产业市场中,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正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的评价。
缺乏远见与卓识及战略性思维,缺乏对品牌深度的理解与足够的认知,短期利益凌驾于长远利益之上正是中国家具企业经营者们最大的理念问题,它将严重阻碍中国家具品牌的成长与崛起。
习惯了跟随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国家具产业的发展。透过对家具市场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的家具品牌已经逐步走入了发展的迷局。具体体现在如下的四个方面:
1- 同质化的产品呈现
2- 同质化的终端展现
3- 同质化的营销语言
4- 同质化的品牌传播
这四个“同质化”正是抄袭所产生的结果。抄袭的是产品的风格与造型,无法抄袭的是设计的理念与产品的内涵。放弃了自主与创新,习惯了跟随与效仿,在市场中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的价格搏杀。在价格的血拼与较量中,对于消费者来说,只会令购买决策变得更加的犹豫和意志的摇摆。最后,在消费者的心里,产品无任何优势可言,同时对品牌也完全失去了信心。这正是众多家具品牌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现实情景。
但是,这一残酷且惨痛的事实,究竟有多少家具品牌能真正意识到呢?又有多少家具品牌有勇气、胆识及决心来改变这一事实呢?
只有充分地意识到问题的核心本质,才是品牌成长的机会所在。
「壹零壹度」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借助自身的专业结合对中国家具产业市场的长期探索与研究认为,中国家具品牌的成长策略在于——
一、坚持引进人才
家具企业人才匮乏,普遍素质偏低,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很难在员工中有效建立。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品牌价值对外部的有效传达。
为此,提供更大、更优质的发展平台、学习平台是引进人才的基础,提供更优越的薪资制度和制定更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是关键。
二、提升管理能力
在家具企业管理中,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和落后,有相当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及作坊式经营的模式上。
要想提高管理能力,就必须从单纯的人情化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过渡。健全及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设计更完善、更科学、更有效的组织架构。
三、做到非对称竞争
对于众多家具企业来说,很难在硬性的资源、资本上制胜。只有通过非对称竞争策略,扬长避短,找到自身的优势及机会点,才能脱颖而出。
如何找到自身的优势及机会点呢?具体体现在——
做对手不认可的事情,做对手不重视的事情,做对手不愿做的事情,做对手做不了的事情。
四、进行差异化创新
在家具产业中,同质化极为普遍及严重,这正是品牌发展最大的障碍。所以,坚持差异化创新,是家具企业及家具品牌恒久制胜的法则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家具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渠道、服务、技术、品牌、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差异化的创新。
「壹零壹度」所提出的坚持引进人才、提升管理能力、做到非对称竞争、进行差异化创新正是中国家具品牌快速成长的有效法则,同时也是中国家具企业变得强大的核心所在。
我们有理由相信,富有卓识远见及胆识谋略的企业家们一定能够在激烈且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赢得市场及消费者更多的尊敬与信任。
文\谢国良 (壹零壹度品牌营销策划机构 首席执行官、合伙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