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故事 |
蝴蝶翩翩伴我行
红旗小学 黄春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教师的征途上,我已走过了十八个春秋,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思绪万千。还记得,当初我满怀憧憬和希望踏上了教育征途,带着一脸稚气走进XXX一所乡村小学,便很快投入乡小的兢兢业业,享受那份清贫中的自得其乐。五年后到了XX小学,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育大浪潮,成为了一名具有活力的教育创新实践者,走过了不断成长收获的十年!几份耕耘,几份收获!弹指一挥间——当我怀揣着一份从容、豁达的自信又来到XX小学,在这里,我不因过去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曾经经历了失败而驻足不前。无论跌绊也好,精彩也好,我都一直在努力使脚下的路不断延伸。如果说孩子们本是一条条毛毛虫,那么有朝一日,破茧而出,变成翩翩飞舞的蝴蝶就是孩子们的梦想,更是我的追求。今天,我就借此机会盘点一下自己在引领孩子由毛毛虫蜕变成美丽蝴蝶所作的一些所作所获吧!
一、阅读,我的智慧之源。
有人说,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自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就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名教师,需要读书;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需要丰富的学识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思想见地。遥想当年的顿悟时,很是后悔师范三年的光阴,匆匆而无为,为错过了师范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而扼腕。不过,还好,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读书让我拥有了紧张丰富充实的十八年,读书让我坚定了从毛毛虫到蝴蝶的信心,读书让我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还记得十八年前踏上工作旅程时,每天伴随我的主要是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从《文学概论》到《语言学概论》,从《中国文学史》到《外国文学史》,从《美学》到《训诂学》,……最终,《论唐诗的精神风貌》本科论文的递交与答辩,让我喜欢上“夜雨轻叩窗,入梦枕书香”的境界。
后来偶尔有了外出学习的机会,总会买几本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带回家。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大师对话,与圣贤对话,去探索理想的教育,去追寻教育的理想。正是这些书,引领我走出了从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顿与迷茫,指导我超越了昨天初出茅庐之自我,让我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为了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与孩子们同行,不光读自己喜欢的书,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到易中天的《品三国》,从紫式部到白落梅,……还不断读孩子们喜欢的书,从《小王子》到《窗边的小豆豆》,从《亲近母语》系列到《成长阅读》系列,从郑渊洁到杨红樱,……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最终让学生们接受自己。真可谓“茶可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为了教学,而是为终生幸福来做的事情。读书可以成为一种内需,让求知不断丰盈自己;让书香充满整个生命。前路漫漫何所依,书卷飘香伴我行!我会努力读书、爱书,更会带着我的学生在书山中攀爬、书海中遨游!
二、爱心,我的教育之本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育我们对学生要有真心、爱心,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深切体会到,教师播洒的一片爱心,是诱导和助长学生上进的雨露养分。
我在平时,一是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跟学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善关系和师生情谊。学生病了,我时刻关注为其倒开水;学生有困难,我主动帮助解决,让学生在学校感到处处有爱心,时时有温暖。二是尊重爱护学生。在进行教育时,尊重学生人格,对表现好的看到他们的弱点、缺点,严格要求,对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循序善诱。三是信任依靠学生,给学生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四是全面关心的学生成长。在思想上引导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学习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找原因,改进方法,增强信心。这样,以感情为基础,沟通师生思想,在各方面关心学生,力争做一名学生喜欢、学校放心、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三、沟通,我的锦囊之计
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号召家长与学校紧密联系,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怀,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我通过对班上学习、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发表扬信,在孩子作业本上盖奖章、写评语,采用“比一比,谁最棒”的班级评比栏记载孩子在校的表现……这些措施不但能及时肯定优秀的同学,以促进班级好习惯的延续和正能量的传递,这也是将孩子在校、在课堂表现与家长进行的一种无声的交流。
我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发挥好短信平台方便、快捷、有效的作用,让家长了解班级的一些情况、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部分家长朋友们也会在收到我发的短信之后礼貌地回复我:“谢谢!”“辛苦老师了!”“祝老师节日快乐”等简单的语言,就这样,在无数温馨小提示中、在表现突出的学生名单中、在家长无数的道谢中、在孩子生病了需要请假的短信中中、在家长无数的节日问候中……老师和家长默默地相互理解和支持着。就这样,和家长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也形成了一种愉快、轻松的合作关系,无声地与家长成为了共同的教育力量。除此之外,常用的方式还有定期召开家长会、善于利用家长开放日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让学校的“天天好习惯,自主练成才”的教育理念深入家长们的心。
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好习惯的养成仅靠学校或者是仅靠家庭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应搭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课堂,我的成长之路
这几年来,我注重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培训。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听讲座、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参与校内外各种教研活动。其次,我注重参与,身体力行。骨干教师献课、卓越课堂赛课等活动我都积极报名参加,还承担指导青年教师赛课并获得了奖项。窦桂梅老师说:“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你最好的炼炉。”公开课虽然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但毕竟机会有限。所以,我特别注重自己天天上的“家常课”。把家常课当作公开课去上,然后坚持通过微博或QQ日志等写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提升。我在工作中常常这样进行教学反思:一是在成败中反思:畅谈收获、反思教训等。二是在对比中反思:通过听课、评课、观看自己教学录像的教学反思。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使我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在学习中反思:在理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生及家长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好课堂是一门艺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得好、学得轻松,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我的课堂。
五、蜕变,我的教育追求
如今,刚送走与我生命同行了六年的孩子,又迎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坚信:是太阳,总会有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是蝴蝶,总会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天!我会一如从前,引领孩子们——从毛虫到蝴蝶的路上且行且思且追求,一条朝圣的路在我的脚下延伸,留下爱心、真诚、美好、善良,也留下书香袅袅……这是我的教育梦想!也是一个教师的使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