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卢塞恩

标签:
瑞士旅游卢塞恩琉森卢塞恩湖 |
分类: 2017-19荷比卢德瑞捷 |
卢塞恩,是从苏黎世坐火车去的,当天往返没有住。

去卢塞恩的火车,很空。不过瑞士的火车票价确实不便宜。五十分钟的车程,单人往返票价52法郎,比我后面一天的租车费还高。如果是火车旅行的话,还是要考虑买半价卡(120法郎/月)。

火车沿途的雪山和湖水。

卢塞恩火车站。

火车站外观

火车站前的这个门廊是19世纪的火车站残存,那座火车站毁于1971年的一场大火。


在瑞士经常能见到拄拐的年轻人,起初我还有点纳闷,后来一想就明白了,提示一下,冬天才有。

火车站前的一条商业大街。

往老城区走,能看到著名的廊桥的水塔。

这是卢塞恩的标志之一,卡佩廊桥,后面单说。

卢塞恩(德语:Luzern,英语:Lucerne),很多人喜欢叫琉森。中国游客来的最多的瑞士城市之一。

流经卢塞恩的河,罗伊斯河(Reuss river),从卢塞恩湖流出。

先沿着罗伊斯河的南岸(左岸)往西走。

远处山上的是个城堡酒店,古奇城堡酒店(Gutsch)。

河对岸(北岸)的这座建筑是老市政厅,等会儿会绕过去,后面就是卢塞恩老城区。

1926年重建的卢塞恩剧院,历史可追溯到1838年。

河边的集市商贩。

奶酪,是欧洲必不可少的。

卖花的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是耶稣会教堂(Jesuit Church),顾名思义属于耶稣会。很多人的印象中瑞士是个新教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时期有苏黎世的茨温利和日内瓦的加尔文。在瑞士也分为天主教州和新教州,他们之间曾因为宗教原因而发生战争,但没有导致联邦的分解。与苏黎世不远的卢塞恩恰恰是天主教的堡垒。而耶稣会也正是为了反宗教改革而成立的天主教修会(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也是耶稣会)。在今天的瑞士,天主教比新教的比例还要高。

耶稣会教堂始建于1667年,不过由于资金问题,两个洋葱头塔顶完工于1893年。教堂是为了纪念耶稣会的创始人之一圣方济各.沙勿略(死在中国江门外海上川岛)而建,据说里面还供奉着瑞士的主保圣人,克劳斯兄弟的衣服。关于克劳斯兄弟,请见卒姆托的田野教堂。

很多这样的老房子,外立面上画有很多图案或绘画。

一群参加庆典活动的乐队。

老城区一些广场分别是葡萄酒广场、谷物广场等,名字还延续着当年的城市功能区。这是葡萄酒广场附近的老房子,过去可能是各行业公会大楼,现在大多是酒店或餐馆。
卢塞恩的繁荣,始于13世纪,圣哥特哈德山口(St. Gotthard
Pass,也称圣哥达山口)的开放。我们知道翻越阿尔卑斯山有很多山口,我没有仔细数过,估计十来个可能是有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圣伯纳德山口,去年从德国去威尼斯走的是布伦纳山口(Brenner
Pass)。历史上汉尼拔、凯撒、拿破仑都通过不同的山口多次翻越过阿尔卑斯山。这个哥特哈德山口正是德国、瑞士经阿尔卑斯山到米兰的最近山口,得名于10世纪一位叫哥特哈德的德国主教,圣人。

这里就是卢塞恩的葡萄酒广场(Weinplatz)。

广场上的喷泉。

这座建筑立面的绘画我觉得是《伽拿的婚礼》,倒不完的红酒与广场的名字比较相符。

广场周边的老房子上面几乎都有绘画,现在基本是一层商店,上面是旅馆等。


老城的街道也有很多现代的名牌店。

在瑞士,随处可见手表店。为什么瑞士的手表这么厉害呢,这与当年宗教改革时期,被天主教驱离的新教徒有很大关系。恩格斯说过,宗教改革其实是早期的资本主义革命的先兆,而大批来到瑞士的新教徒,恰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艺人。也许到了日内瓦我们还会再细说。

带有中文的表店,都是中国人喜欢的,当然,他们也喜欢中国人。

老城的小巷

现在来到的广场,叫小教堂广场(Kapellplaz),得名于后面这座圣彼得小教堂。教堂的后面就是卡佩廊桥(Kapellbrücke,Chapel Bridge),直译的话就是小教堂桥,廊桥就是因这座圣彼得小教堂而得名。不过教堂正在大维修,看不出外观的样子。教堂前的广场,是卢塞恩举办各类狂欢节的主会场。刚才看到的几个乐队最后都要在这里汇合。

广场上的喷泉(Fritschibrunnen), 得名于卢塞恩古老传说中一位叫Fritschi的人物,据说与春天和快乐有关,没有研究,不过卢塞恩最大的春季狂欢节跟他有关。

去卢塞恩的火车,很空。不过瑞士的火车票价确实不便宜。五十分钟的车程,单人往返票价52法郎,比我后面一天的租车费还高。如果是火车旅行的话,还是要考虑买半价卡(120法郎/月)。

火车沿途的雪山和湖水。

卢塞恩火车站。

火车站外观

火车站前的这个门廊是19世纪的火车站残存,那座火车站毁于1971年的一场大火。


在瑞士经常能见到拄拐的年轻人,起初我还有点纳闷,后来一想就明白了,提示一下,冬天才有。

火车站前的一条商业大街。

大街上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

往老城区走,能看到著名的廊桥的水塔。

这是卢塞恩的标志之一,卡佩廊桥,后面单说。

卢塞恩(德语:Luzern,英语:Lucerne),很多人喜欢叫琉森。中国游客来的最多的瑞士城市之一。

流经卢塞恩的河,罗伊斯河(Reuss river),从卢塞恩湖流出。

先沿着罗伊斯河的南岸(左岸)往西走。

远处山上的是个城堡酒店,古奇城堡酒店(Gutsch)。

河对岸(北岸)的这座建筑是老市政厅,等会儿会绕过去,后面就是卢塞恩老城区。

1926年重建的卢塞恩剧院,历史可追溯到1838年。

河边的集市商贩。

奶酪,是欧洲必不可少的。

卖花的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是耶稣会教堂(Jesuit Church),顾名思义属于耶稣会。很多人的印象中瑞士是个新教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时期有苏黎世的茨温利和日内瓦的加尔文。在瑞士也分为天主教州和新教州,他们之间曾因为宗教原因而发生战争,但没有导致联邦的分解。与苏黎世不远的卢塞恩恰恰是天主教的堡垒。而耶稣会也正是为了反宗教改革而成立的天主教修会(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也是耶稣会)。在今天的瑞士,天主教比新教的比例还要高。

耶稣会教堂始建于1667年,不过由于资金问题,两个洋葱头塔顶完工于1893年。教堂是为了纪念耶稣会的创始人之一圣方济各.沙勿略(死在中国江门外海上川岛)而建,据说里面还供奉着瑞士的主保圣人,克劳斯兄弟的衣服。关于克劳斯兄弟,请见卒姆托的田野教堂。
从前面的门洞里就听到外面有乐队的动静,赶紧追出来看。
继续往西走。

前面好像还有一座廊桥。

这个水闸的水声非常大。

从卢塞恩湖冲出来的水流也很壮观。

河边的这座建筑是卢塞恩历史博物馆(Historisches Museum Luzern),建筑的前身是十六世纪的军械库。10法郎的门票,我是没有精力去看了。

前面好像还有一座廊桥。

这个水闸的水声非常大。

从卢塞恩湖冲出来的水流也很壮观。

河边的这座建筑是卢塞恩历史博物馆(Historisches Museum Luzern),建筑的前身是十六世纪的军械库。10法郎的门票,我是没有精力去看了。
与历史博物馆同侧的卢塞恩自然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中间的是斯普洛耶桥的桥头堡。

桥头堡对面的一栋老房子,叫安德阿尔蒙德之家(Anderallmend-Haus),始建于1679年,属于当地贵族安德阿尔蒙德,这个家族在卢塞恩的历史上影响了较大,年代也比较长。这栋建筑也是卢塞恩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建筑之一。

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中间的是斯普洛耶桥的桥头堡。

桥头堡对面的一栋老房子,叫安德阿尔蒙德之家(Anderallmend-Haus),始建于1679年,属于当地贵族安德阿尔蒙德,这个家族在卢塞恩的历史上影响了较大,年代也比较长。这栋建筑也是卢塞恩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建筑之一。
过桥后往老城区方向走。

很多这样的老房子,外立面上画有很多图案或绘画。

一群参加庆典活动的乐队。

老城区一些广场分别是葡萄酒广场、谷物广场等,名字还延续着当年的城市功能区。这是葡萄酒广场附近的老房子,过去可能是各行业公会大楼,现在大多是酒店或餐馆。

圣哥特哈德山口的开通,使得卢塞恩成为德国与米兰商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迅速兴旺起来,随着19世纪旅游热的兴起,卢塞恩一直是热门城市。
1798年,法国扶植的短命的赫尔维蒂共和国时,卢塞恩还做过短时的首都。

这里就是卢塞恩的葡萄酒广场(Weinplatz)。

广场上的喷泉。

这座建筑立面的绘画我觉得是《伽拿的婚礼》,倒不完的红酒与广场的名字比较相符。

广场周边的老房子上面几乎都有绘画,现在基本是一层商店,上面是旅馆等。


老城的街道也有很多现代的名牌店。

在瑞士,随处可见手表店。为什么瑞士的手表这么厉害呢,这与当年宗教改革时期,被天主教驱离的新教徒有很大关系。恩格斯说过,宗教改革其实是早期的资本主义革命的先兆,而大批来到瑞士的新教徒,恰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艺人。也许到了日内瓦我们还会再细说。

带有中文的表店,都是中国人喜欢的,当然,他们也喜欢中国人。

老城的小巷

现在来到的广场,叫小教堂广场(Kapellplaz),得名于后面这座圣彼得小教堂。教堂的后面就是卡佩廊桥(Kapellbrücke,Chapel Bridge),直译的话就是小教堂桥,廊桥就是因这座圣彼得小教堂而得名。不过教堂正在大维修,看不出外观的样子。教堂前的广场,是卢塞恩举办各类狂欢节的主会场。刚才看到的几个乐队最后都要在这里汇合。

广场上的喷泉(Fritschibrunnen), 得名于卢塞恩古老传说中一位叫Fritschi的人物,据说与春天和快乐有关,没有研究,不过卢塞恩最大的春季狂欢节跟他有关。
前一篇:瑞士国家博物馆(苏黎世)
后一篇:卢塞恩的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