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宫(遗址),仿唐长安城建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日本奈良 |
分类: 日本旅游 |
奈良去过两次,第一次只是从京都当日往返奈良,在火车上看到这个地方,很是好奇,马上拍了下来。

后来才知道,这里是平城京遗址,以及复建的几座建筑。平城京,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的首都,完全是仿照中国唐代的长安和北魏的洛阳格局所建。

第二次在奈良住了两日,有充足的时间多走走,也满足一下第一次留下的好奇。

从车站方向沿着铁道去平城京(宫)遗址。

路过一个洋华堂,就快到了。

几分钟就会有火车从身边经过。

已经能看到城墙的遗迹了。

首先通过下面这张图简单了解几个概念。
平城京,通常把710-794年称作日本的奈良时代(期间有几次短期首都外迁),奈良时代的首都就是平城京。也就是下面这张图的整个范围,东西约6.3公里,南北约4.7公里。图中最上方“平城宫”的方形区域就是我们将要看到的遗址。
平城宫的正门与唐长安城皇城的正门名称都一样,叫做朱雀门,朱雀门往南直到城市的南门(罗城门)的主干道叫朱雀大道(85米宽)。今天的西安还有朱雀门和朱雀大街。
平城宫可大致理解为皇城,是天皇办公以及居住(日语叫内里)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在里面。
今天的奈良市中心相比古城遗址略向东迁移了。唐招提寺当年所在的位置属于比较中心区域。东大寺则位于城市的最东边了。除了唐招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和西大寺在当时就有了,只是东大寺保存的较好,所以成了奈良最著名的寺庙。
奈良时代之后,日本迁都平安城(京都),平安城的布局依旧是按长安和洛阳,大名们去京都朝见天皇就叫“上洛”,不过由于京都作为首都达千年(平安时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在今天的京都也找不到像奈良这样的遗迹了。

从壬生门位置看朱雀门,在施工的古“二条马路”,当年宽度达35米。


朱雀门,1998年复建于原址。立柱的间距和位置是根据考古发现与原大门基本一致,大门的样式已无从考证,参考的则是药师寺和东大寺等奈良时代的部分建筑样式。

朱雀门的朱雀是我国传说中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一,因代表南方,故多用在南门。唐长安城和北宋汴梁城都有朱雀门,西安现在还有朱雀门,平安城(京都)也有朱雀门。
从朱雀门向北,都是平城宫(皇宫)遗址。这么大面积的8世纪遗址能保留下来,没有被开发,不知是因为奈良迁都后没再发展还是什么原因,确实是不易。
朱雀门与大极殿之间的铁道是近铁奈良线,每几分钟就有火车经过。我第一次来奈良就是在火车上发现这里而记住的。

大殿或大门的遗迹。

前方的这片空地,据推测叫做“朝堂院”。一千多年的岁月让这里的建筑都消失了,但有一例外。我们在唐招提寺内看到的讲堂(国宝),就是从朝堂院整体移过去的一座建筑,由天皇赠送给唐招提寺,当年鉴真大师还参与了搬移的工作。因为是在寺院内,能得到不断的维修,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招提寺仍能看到当年这里建筑的大致样子。
土坯的墙基

前面这道门内,叫做大极殿院,是皇宫的内院。


大极殿院内的这座建筑,是2010年复建完成的大极殿,而我国唐长安城的这个位置叫做太极宫,我不知道太和大的变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大极殿,地位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是天皇与大臣商议国政以及举行重要国家仪式的地方。最初建成于公元715年。

大极殿(对应中国的太极殿),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北极星,意寓宇宙之源。

大极殿西侧的广目天王,有点怯。

大极殿内部

前面这道门内,叫做大极殿院,是皇宫的内院。


大极殿院内的这座建筑,是2010年复建完成的大极殿,而我国唐长安城的这个位置叫做太极宫,我不知道太和大的变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大极殿,地位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是天皇与大臣商议国政以及举行重要国家仪式的地方。最初建成于公元715年。

大极殿(对应中国的太极殿),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北极星,意寓宇宙之源。

大极殿西侧的广目天王,有点怯。

大极殿内部

大极殿墙外

大极殿东侧的地方,过去是天皇居住的内宫位置,现在有个免费公厕。

许多夯土墙遗迹,也许是政府办公机构的建筑遗迹。整个遗址没有围墙,没有收费,骑车或跑步锻炼是个好地方。

从平城宫遗址出来,又去看了附近的一个古坟(天皇陵)。古坟的名字叫宝来山古坟,据推测是日本第11代天皇垂仁天皇。奈良有很多这类的古坟,而古坟所处的时期就叫做日本的“古坟时代”(约公元3-7世纪),那时的日本还没有文字记载,需要去中国的古籍中查找,所以有关天皇的传说都是推断。古坟时代之后,就是日本因学习隋唐而开始腾飞的飞鸟时代,飞鸟时代之后,就是迁都奈良的奈良时代。

这种古坟从空中看,好似一头圆一头方的钥匙孔形,周围有水环绕。在日本,大小古坟数量有十多万个,属于文物保护的就有七百多座,规模较大的多为天皇和皇室成员的坟墓。

古坟边的小坟包,推测可能是个陪葬墓。

附近的街道
前一篇:中村公园,丰臣秀吉出生地
后一篇:镰仓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