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卫普的两座教堂,圣保罗和圣嘉禄.鲍荣茂教堂

标签:
圣保罗教堂圣嘉禄.鲍荣茂教堂sint-pauluskerkborromeuskerk鲁本斯 |
分类: 2017-19荷比卢德瑞捷 |
本篇再介绍安特卫普的两座教堂,圣保罗教堂和圣嘉禄.鲍荣茂教堂。
圣保罗教堂(St. Paul's
Church,Sint-Pauluskerk),也称圣保禄教堂。

教堂的入口并不在正面,而是在侧面。

侧门上方的雕塑《玫瑰经的圣母》,可能与纪念1571年勒班托海战的胜利有关。玫瑰经是与多明我会传统有关的一个典故。

侧门进入后,看到的是一组露天雕塑,是17世纪多明我会修士在墓地的基础上而建。

雕塑的主题叫做The Calvary,骷髅地的意思,以纪念耶稣受难。很多雕像与罗马圣天使堡前圣天使桥上,贝尔尼尼的雕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教堂虽是哥特式风格,但却有一个巴洛克风格的钟楼。

进入教堂内部,教堂是1517年在原13世纪教堂基础上新建的。

两侧有许多绘画和精美的木雕,其中不乏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据说这些画大多是鲁本斯组织当地画家,为了迎接卡拉瓦乔的一幅《玫瑰经圣母》而作,鲁本斯是卡拉瓦乔的崇拜者。后来卡拉瓦乔的那幅画被奥地利(神罗)皇帝约瑟夫二世拿去了维也纳,现收藏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一幅有关教堂内部的绘画,好像是一位19世纪的英国画家所做。

教堂内的安特卫普城市画,从斯海尔德河对岸看安特卫普的天际线。每个建筑上方都有数字编号,下面有对应的说明。年代估计也是18-19世纪左右的。

墙上残留的绘画,不知什么意思。

再看另一座教堂,圣嘉禄.鲍荣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Sint-Carolus Borromeuskerk),圣圣嘉禄.鲍荣茂,也译作卡洛.博罗梅奥,是16世纪的米兰大主教,他的墓在米兰大教堂地下。

教堂的入口并不在正面,而是在侧面。

侧门上方的雕塑《玫瑰经的圣母》,可能与纪念1571年勒班托海战的胜利有关。玫瑰经是与多明我会传统有关的一个典故。

侧门进入后,看到的是一组露天雕塑,是17世纪多明我会修士在墓地的基础上而建。

雕塑的主题叫做The Calvary,骷髅地的意思,以纪念耶稣受难。很多雕像与罗马圣天使堡前圣天使桥上,贝尔尼尼的雕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教堂虽是哥特式风格,但却有一个巴洛克风格的钟楼。

进入教堂内部,教堂是1517年在原13世纪教堂基础上新建的。

两侧有许多绘画和精美的木雕,其中不乏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据说这些画大多是鲁本斯组织当地画家,为了迎接卡拉瓦乔的一幅《玫瑰经圣母》而作,鲁本斯是卡拉瓦乔的崇拜者。后来卡拉瓦乔的那幅画被奥地利(神罗)皇帝约瑟夫二世拿去了维也纳,现收藏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主祭坛的雕刻出自弗兰德斯雕刻家彼得.韦尔根父子,原来的祭坛画位置有两幅,其中一幅是鲁本斯所做,两幅画可以通过一个机构旋转交替,不过两幅画于1794年被法国占领军抢走,1811年,拿破仑将两幅画分别赠给了里昂和普罗旺斯的两个博物馆。现在的祭坛画《耶稣下架》是1830年一位比利时画家所做。



一幅有关教堂内部的绘画,好像是一位19世纪的英国画家所做。

教堂内的安特卫普城市画,从斯海尔德河对岸看安特卫普的天际线。每个建筑上方都有数字编号,下面有对应的说明。年代估计也是18-19世纪左右的。

墙上残留的绘画,不知什么意思。

再看另一座教堂,圣嘉禄.鲍荣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Sint-Carolus Borromeuskerk),圣圣嘉禄.鲍荣茂,也译作卡洛.博罗梅奥,是16世纪的米兰大主教,他的墓在米兰大教堂地下。
教堂里面并不算大。教堂由耶稣会建于1615年,献给耶稣会的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故其巴洛克外立面灵感来自罗马的耶稣教堂(耶稣会的母堂),最初也叫耶稣教堂,耶稣会被取缔(1773)后改为现在的名字。其实巴洛克的兴起与反宗教改革运动有很大的关系。耶稣会也是因反宗教改革而建,与中国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前一篇:安特卫普,比利时第二大城市
后一篇: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