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彼得教堂(Pieterskerk)

标签:
pieterskerk约翰·罗宾逊johnrobinson五月花号speedwell |
分类: 2017-19荷比卢德瑞捷 |
在莱顿重点看了两个教堂,其中一个是这座彼得教堂(Pieterskerk),因为包围在居民区内,很难拍到全貌。
现在这座教堂的主体大约始建于1350年,属于后哥特式风格,之前原址上也曾有一座12世纪的圣彼得教堂。
教堂免费参观。
教堂的外墙上有一块铜牌,上面的文字是:
In Memory of
Rev. John Robinson, M.
A.
Pastor of the English Church
Worshipping Over Against
This Spot, A. D. 1609 – 1625,
Whence at his Prompting
Went Forth
THE PILGRIM FATHERS
To Settle New England
in 1620
Buried under this house of worship,
4 March 1625
AEt. XLIX Years.
In
Memoria Aeterna Erit Justus.
Erected by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he Congregational
Church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 D. 1891
铜牌的上方有个船的图案,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The
Mayflower 1620”。
这面铜牌是1891年由美国公理会教会制作的,以纪念埋葬在教堂内的一个人。
约翰.罗宾逊(John
Robinson,1576-1625),英国牧师,英国清教徒中分离主义者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并被视为公理教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和罗伯特·布朗)。被称作“朝圣者之父”(铜牌上的THE
PILGRIM FATHERS)。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继位(都铎王朝结束,斯图亚特王朝开始),因对清教徒提出的要求不满而开始迫害清教徒。1609年,约翰.罗宾逊带领一百多名分离主义信徒逃离英国来到荷兰莱顿定居,并购置了房产,当时他们就住在彼得教堂附近。1615年,约翰罗宾逊还进入到莱顿大学学习神学。
在莱顿时期,他们还是对在荷兰的生活表示担忧,因为他们的后代开始说荷兰语而不是引以为豪的母语-英语,而且当时的荷兰由于是欧洲各地被宗教迫害群体的聚集地,思想太过自由随意(这也是荷兰卖淫吸毒同性恋安乐死都是合法的原因),英国移民也担心后代们的传统道德的改变。此外,荷兰与西班牙长期的战争(80年战争)如果失败的话,荷兰也许又会被天主教控制。于是这些人开始和英国弗吉尼亚开发公司谈判,想前往美洲新大陆,建立他们心中的“新耶路撒冷”。英国政府同意了,反正是块刚开垦的殖民地。这就有了1620年的五月花号前往北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本来还有一艘准备与五月花号一同前往的"佳速号"(Speedwell),佳速号就是从莱顿前往英国普利茅斯与五月花号会和的。但由于佳速号船有些故障(总是漏水),而且船小不太适合远航,于是两船合成一船,去了美洲新大陆。船上共有102名清教徒(大部分是逃到荷兰的英国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清教徒中的分离派。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时只剩下一半的人了,虽然他们不是最早去美国的,但他们在五月花号船上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成为了后来美国的精神基础。而由于当地土著对这些新移民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感恩节。
约翰.罗宾逊可能是身体或其他原因,没有跟随第一批移民去新大陆,而那些移民最终也没有等到他,几年后的1625年,他病逝于莱顿,葬在这座教堂内。1891年,移民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制作了这面铜牌。





这幅三联屏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是现代打印的仿制品,原件当初就曾挂着这个位置。画的作者是卢卡斯.凡.莱登(Lucas van Leyden,1494-1533),荷兰著名的艺术家、画家,荷兰最伟大的雕刻家之一,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人。据说他12岁就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这幅画被称作16世纪的《夜巡》,伦勃朗也是他的崇拜者。
这幅三联屏是为安葬在教堂内的一位莱顿木材商的墓所做,宗教改革(破坏圣像)运动中少数幸存下来的绘画之一,非常珍贵。画家卢卡斯死后也葬在这个教堂内。

我在前文中曾提到,画的原作保存在莱顿的布料博物馆内,但布料博物馆正处在大规模修缮中,所以画的原作被转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展出,等布料博物馆修好后,还会回到莱顿(可能要到2019年)。还好,我在国立博物馆拍到了那幅原作(见下图)。

我在前文中曾提到,画的原作保存在莱顿的布料博物馆内,但布料博物馆正处在大规模修缮中,所以画的原作被转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展出,等布料博物馆修好后,还会回到莱顿(可能要到2019年)。还好,我在国立博物馆拍到了那幅原作(见下图)。
画的中联表示人间,上方是耶稣和门徒,左边一联是天堂,右边是地狱。当时拍照的人很多,正面又反光,只能拍成这样。


教堂内有两架管风琴,这架是1643年的,据文献记载,教堂早在14世纪末就有了管风琴。

管风琴的侧面


教堂内有两架管风琴,这架是1643年的,据文献记载,教堂早在14世纪末就有了管风琴。

管风琴的侧面
这是另一架,托马斯.希尔(Thomas
Hill)管风琴,1883年由英国伦敦著名的风琴制作家托马斯.希尔和他的儿子,为伦敦的一个教堂所做。1991年被移到了这里。
荷兰著名画家扬.斯特恩墓,扬.斯特恩(Jan Havickszoon
Steen,1626-1679)与伦勃朗同时代,但他的画比伦勃朗卖的好,所以生活富足,1679年去世后葬在教堂内的家族墓葬。而伦勃朗,死前穷困潦倒,连墓葬都没有保存下来。


后一篇:高地教堂和城堡(莱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