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51-1英国人离开

(2016-05-15 14:06:47)
标签:

以色列建国

第一次中东战争

阿卜杜拉国王

阿盟联军

艾伦比桥

分类: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

第51章   犹太人的独立,阿拉伯人的大灾难

(1948-1951)

第一节  英国人离开;本-古里安:我们成功了

1948年5月14日,英国最后一位巴勒斯坦高级专员阿伦.坎宁汉将军在简单的离别仪式后,从耶路撒冷飞到海法,再从海法乘船返回了英国。下图,英军在海法降下米字旗,远处是准备撤退的军舰。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51-1英国人离开
我们回看一下英国人与巴勒斯坦的渊源,十字军太远就不提了,从拿破仑介入中东开始,算来也有150来年了,虽说是帝国的利益为主,但确实有太多的英国人,英裔犹太人把精力,青春甚至生命留在了这里。尤其是一战,二战期间,阿拉伯人与英国的协作,为战争胜利都是贡献不小。英国人曾希望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能共同和谐生活在这里,并且在大英帝国的“保护下”,多么美好的事情,怎么最后落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这对仇人的共同敌人了呢,这样的结局,多少有些令人唏嘘。

英国人这页就算翻过去了。

英国人离开的当天下午,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本-古里安站在赫茨尔像下面,宣布:犹太人的国家建立了,她叫“以色列”。这本书如果从头看到这里,你应该会有所感慨。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51-1英国人离开
11分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口头宣布承认以色列国,但第一个正式承认以色列的却是斯大林的苏联。

本古里安微笑着说,我们成功了。本古里安最初的愿望是成立一个阿犹共享的社会主义国家或联邦国家。然而此时,阿拉伯的联军正在逼近。

此时远在美国,年老体弱的魏茨曼,虽然心里高兴,但似乎有被种遗忘的感觉,不过很快,本古里安邀请他回以色列做第一任总统,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当魏茨曼感谢美国帮助创建以色列国时,杜鲁门说,我是居鲁士(6-1)吗?杜鲁门流泪了。
书中说真正的战争此时开始了,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处境相当危险。不过书中没有明说,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之前与犹太武装战斗的都还是阿拉伯的自发武装,没有正规部队。而当以色列真的宣布建国后,阿拉伯国家马上组成了联军,要消灭这个萌芽。

阿盟联军有法鲁克的埃及,阿卜杜拉的约旦哈希姆王国,费萨尔的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共和国。他们的使命很明确,根除犹太人,而不是让犹太人臣服。

阿盟秘书长,埃及人阿扎姆(俗称阿扎姆帕夏)宣称,这场战争将会像蒙古人屠杀和十字军东征(虽然阿拉伯穆斯林非常不喜欢十字军这个词)。

阿盟的指挥官太过于自信了,不过他们的自信也不是没有道理,回看历史(此书很清楚),自打公元2世纪对罗马军团的抗争后,一千八百来年的犹太人给世人的印象就是最下层的奴隶,逆来顺受。马卡比和西门巴尔科赫巴都只是古老的传说了。阿拉伯兴起后,犹太人的腰就从来没有直起来过,他们不过是做生意开店的民族。而反观阿拉伯民族,曾是伟大的军事民族。

阿盟中几乎没有人认为打败犹太人会有任何困难,而犹太人能打败穆斯林军队,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阿盟联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可能要数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的军队了,他们是英国人训练出来的,司令官还是英国人约翰.格拉布将军。所以联军的最高司令由国王阿卜杜拉出任。

本节最后,阿卜杜拉国王,站在艾伦比桥上,掏出手枪朝天射击,大喊,“前进”。

艾伦比桥(Allenby Bridge),位于约旦河上,估计因当年艾伦比将军从这里进军耶路撒冷而得名(现也称侯赛因国王桥),是今以色列和约旦的交界。我曾拍到过桥的路牌,桥上因为属于边境口岸,不能拍照。现在叫侯赛因国王桥。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51-1英国人离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